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439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李明
第1页

    参见附件(2749KB,2页)。

     2 结果

    86例患者中,男性居多,年龄在45—65岁较多,单侧明显多于双侧,左下肢病变多于右下肢,外伤及长期卧床患者居多,也有部分病例为恶性肿瘤压迫及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的患者。

    DVT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急性血栓者静脉内径增宽,完全阻塞时血管内充满絮状均质低回声,管壁规则清晰,探头加压血管不能被压瘪,CDFI检测管腔内未见血流显示,PW检测不到血流信号,当部分栓塞时病变血管腔内可见不规则均质低回声,部分呈线样改变或可见淤泥样点状低回声,CDFI于部分阻塞处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呈细束状或充盈缺损,挤压远端肢体,可见血流充填信号,PW检测阻塞近端血流速度减低,远端血流期相减弱或消失。慢性血栓管径粗细不均,管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血栓呈高回声或强弱不等的回声;CDFI见“轨道征”;PW测到低速血流信号,部分患肢血管周围可见侧枝循环建立。从声像图可以看出大部分急性血栓病例,经溶栓治疗后血栓消散。慢性血栓好转需时较长。

    图1 急性血栓完全阻塞,静脉管径增宽,CDFI无血流信号。

    图2 慢性血栓,CDFI见“转道征”血流。

    Figure 1. Complete obstruction of acute thrombosis,diameter of veins deepen,CDFI shows no signal.

    Figure 2. Chronic thrombosis,CDFI shows“orbit sign”blood flow.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血液的高凝状态。临床上引起DVT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创伤、骨折;②手术及长期卧床;③长时间站立,下肢负荷过重;④先天性髂静脉受压;⑤恶性肿瘤;⑥先天性基因缺陷等。在超声检测中发现手术、外伤史的患者发病率较高。手术创伤可应激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酿成高凝状态;术后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血液壅滞的静脉内,可有大量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能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就可以并发血栓形成[1]。

    本组病例中左下肢发病者多见,这与很多报道相符,这种现象与左髂总静脉的特殊解剖相关,主要是由于左髂总静脉前方受右髂总动脉及右髂内动脉骑跨压迫,后方又受到腰底部生理性前凸的推挤,处于前挤后压的解剖位置[2],所以受压处的髂静脉狭窄,静脉回流受阻DVT形成,或有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本组病例中9例存在着腹腔或盆腔的恶性肿瘤,与petet[3] 实验中恶性肿瘤占下肢DVT10%的结论相近。恶性肿物压迫静脉,可浸润性向静脉壁生长或将静脉包裹,可破坏体内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形成DVT,也可形成癌栓随着血流入下腔静脉、髂静脉导致DVT。COON认为恶性肿瘤组织可释放高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破坏体内的凝血机制,血液流动缓慢,凝固性增加,易促发静脉血栓形成[4]。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DVT患者即可观测静脉形态学、血液动力学变化,又能追踪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还可以随访观察,评价治疗效果。早期血栓经过抗凝治疗,挤压活动肢体,可使血栓消散;慢性患者治疗需时较长,可随访观察治疗再通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近期有报道,应用超声引导插管作局部溶栓治疗效果良好。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便捷,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等优势,是继X线、静脉造影后诊断DVT的新手段,可直观不同阶段、静脉血栓结构及血栓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检查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熟练掌握静脉走向,正常时根据解剖位置和CDFI血流信号能区别动静脉,病变时静脉腔可因显示不清,而检查困难。2、掌握仪器条件和操作手法至关重要,如速度设置、角度调整及探头压迫要适度;3、详细了解病史,有助于缩短时间,重点检查,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99.

    [2] 陆恩祥,任卫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