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3397
148例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张清清
第1页

    参见附件(2583KB,2页)。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治疗厌食症的优势和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1年4月,与我院就诊患儿148例,分型论治其厌食症,必要时辅以穴位贴敷、针灸治疗和推拿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统计分析其2周、4周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 效果显著患者46例,有效患者71例,无效患者31例;治疗4周后 效果显著患者62例,有效患者66例,无效患者20例。结论 中医对于喂养不当使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导致的小儿厌食症具有优势,且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小儿 厌食症 中药 中医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25-02

    厌食是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的症状,多见于8岁以下儿童。其病因主要是胃肠功能紊乱或微量元素缺乏。目前西医应用微生态制剂、补充微量元素应用吗丁啉之类的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取得良好疗效。西医认为[1],厌食症患儿胃肠功能紊乱、铁锌营养素缺乏,其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对于喂养不当使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导致的小儿厌食,中医有着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1年4月,与我院就诊患儿148例,其中年龄均在12岁以下,男孩71例,女孩77例。

    1.2 诊断标准 患儿表现为食欲不振,对病史进行详细问询,进行体格检测,排除其他人为精神因素和饮食习惯改变,排除偏食、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可影响饮食的疾病。必要时进行化验。

    2 治疗

    2.1 分型论治,目前常见分型如下:

    2.1.1 脾失健运型 症见不思纳食,精神状态正常,脉尚有力,舌苔薄质红。治疗以健脾助运为主。健脾开胃汤,药用: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焦山楂、生麦芽、砂仁、神曲。

    2.1.2 脾胃气虚型 症见食欲不振,形体较瘦,易出汗,大便不化,懒言多汗,神倦乏力,舌苔薄质淡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疗以益气健脾、渗湿和胃为主。参苓白术散,药用: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山药、扁豆、砂仁、木香、神曲。

    2.1.3 胃阴不足型 症见口干喜饮,不思纳食,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治疗:以养胃育阴为主。沙参麦冬汤,药用:沙参、麦门冬、石斛、玉竹、白芍、山药、乌梅、生麦芽、甘草。

    2.1.4 肝气郁结型 症见饮食少进,甚至拒食,言语减少,脾气急躁,易因小事而哭闹不已,梦中惊哭,舌苔薄或薄黄质红,脉弦。治疗以疏肝理气、运脾开胃为主。柴胡疏肝散,药用:柴胡、白芍、白术、枳壳、茯苓、佛手、鸡内金、远志。

    2.1.5 食滞内阻型 症见,肠腹饱胀,夜卧不安,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滑,指纹紫滞。治疗以消食导滞、健脾助运为主。曲麦枳术丸,药用:苍术、枳实、麦芽、茯苓、神曲、鸡内金、陈皮。

    2.2 其他治疗方法优势

    除服用中药外,对于患儿我们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进行治疗:

    2.2.1 穴位贴敷 (1)耳穴贴压,主要作用:促进脾胃腐熟运化。(2)敷脐治疗,主要作用:调理脾胃功能、促进小肠吸收。穴位贴敷具有用药方式简单、药量少、疗效久、患儿易于接受的优势,其药用制剂逐渐成为开发热点。

    2.2.2 针灸治疗对背部脊神、腹腔神经丛进行刺激,可以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推拿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3 结果

    治疗标准:

    3.1 疗效标准和治疗 效果显著:厌食症状明显消失,精神状态正常,脉搏正常,舌苔正常;有效:症状可见减轻,精神状态好转,偶尔有厌食,各型表现不明显;无效:症状不变,各分型明显。

    3.2 结果 治疗2周, 效果显著患者46例,有效患者71例,无效患者31例;治疗4周后 效果显著患者62例,有效患者66例,无效患者20例;

    我院148例患者2周、4周治疗效果表:

    4 讨论

    胃主受纳水谷,由于小儿自主意识差,分辨能力表达能力均较差,喂食不当,饮食无度,均可伤及脾胃,使脾胃失和,运化失司。且小儿 “脾常不足”,因此长时间的厌食症对患儿生长发育乃至心理都有影响。由于小儿生理上 “惟阴长不足”,阳多阴少,阳气相对较阴气旺盛,而其发育又呈现“阴气长而阳气充”。因此,临床多见为阴不足导致厌食的患儿。由于现在的经济状况较好,而人们的保健意识不足,家长片面追求高蛋白、“高营养”的饮食结构。导致,热盛肝亢,肝旺克脾[2],最后使脾气虚弱,运化失施造成患儿胃肠难以消化吸收过量食物,从而使其化热化燥,损伤脾阴,最后导致脾胃失濡运。

    厌食症主要为患儿长期表现出食欲减退甚至消失的症状,临床常见由于长期厌食导致患儿明显消瘦、营养不良的现象。对于患儿送诊呈现两极分化,有的家长在患儿出现挑食或饮食习惯稍有异常即前来就诊,有的家长在患儿出现明显消瘦,厌食表现明显时才会主动就医,多数家长在他人指导下才会前来就医。由此可见,人们对厌食为代表的疾病缺乏认知缺乏认知,对厌食早期诊治带来很大难度。许多资料[3]都表示对于厌食症的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既可以减轻经济负担,又可以降低疾患对患儿影响。

    临床上常见与本病有鉴别意义的疾病主要有积滞和疳症。厌食症是喂养不当使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导致的小儿厌食,其主要表现为厌食,可见精神状态不佳、夜间睡眠不安、梦中惊哭的表现。积滞主要是由于不思乳食,停聚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导致的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呕吐等表现。厌食症不会有明显腹部不适。疳症的病因繁杂,是各种因素导致脾胃受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