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3591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沈玉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708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进行相互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MoCA、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21-0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和慢性缺血)、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的血管性痴呆主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流下降是引起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因素。本文观察了养血清脑颗粒治疗VD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均为2007年08月-2011年09月期间收治的VD患者,年龄55~78岁,性别不限,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的痴呆诊断标准和VD诊断标准:患者有照料者或知情者;既往有中风史,或根据体检、CT或MRI检查证实, Hachinski缺血指数(HIS)≥7分,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为15~24分。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谵妄,癫痫,精神病,重度失语,明显感觉运动损害的病例均不能入组。且排除其他能引起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脑部疾病和系统性疾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56~74岁,平均68.1±15.3岁。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4~76岁,平均64.7±13.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梗死病灶数、痴呆病程、智能量表及HIS缺血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及防治并发症。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g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脑复康(西安利君方圆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6g,日3 次口服,疗程均为2 个月。治疗期间均不用影响智能的药物。治疗前后均进行必要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 简易精神状态量(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2)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成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比较(n=25,x±s)

    *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〇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oCA比较(n=25,x±s)

    *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〇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量表比较(n=25,x±s)

    *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 〇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VD)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现代研究证实大脑的特定部位如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的血管源性损害可能导致痴呆。VD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大多数强调高血压是VD的最危险因素。一般的VD主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在我国,由于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 VD发病率也呈持续增高趋势,因此VD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血清脑颗粒以著名中医方剂“四物汤”为基础加味制剂,主要成分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具有养血活血、平肝潜阳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改善软脑膜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缓解血管痉挛等药理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血清脑颗粒对VD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 且治疗中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养血清脑颗粒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是多方面的,可能与以下作用有关:1.改善脑组织血流量,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养血清脑颗粒可明显抑制高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小鼠大脑皮质血流量的减少,可改善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组织微循环;[1]能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局部脑血流量,提高学习记忆能力。[2]2. 升高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养血清脑颗粒可通过升高血清 NO 水平及 NOS 活性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缺血/再灌注组织。[3]3.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维持神经元突触结构。在对大鼠慢性脑缺血细胞凋亡及神经细胞突触结构的影响的实验中,证实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维持神经元突触结构完整性的作用。[4]4.促进血管侧支循环形成及抑制神经元死亡。养血清脑颗粒使D- 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增加, 提示该药可能从促进血管侧支循环形成及抑制神经元死亡等方面保护缺血脑细胞。[5]5.抗自由基损伤。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显著减轻MCAO模型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改善阻断侧额顶区脑电图波幅降低和频率减慢;增强星形细胞活性,保护神经元缺血性损害,改善脑血流量,升高血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6]养血清脑颗粒可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而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系统的功能,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防止细胞膜性结构的脂质过氧化损伤。[7]6.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养血清脑颗粒能选择性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蒙古沙鼠模型脑组织中谷氨酸、caspase-3、神经钙离子感应蛋白 1的表达,并且通过谷氨酸盐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8,9、10]

    参考文献

    [1]张硕峰,沈欣,吴金英,等.养血清脑颗粒的镇痛作用及对脑组织血流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44-8.

    [2]凌霜,康立源,胡利民,等.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7) : 497-500.

    [3]刘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