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职业的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检验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640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职业的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测定中老年工人( 工人组) 和机关公务员各100例(机关公务员组) 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并分职业和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 机关公务员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工人组( P<0.05, P<0.01) , 且两组均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增加, 但机关公务员组增高的幅度较工人组大。结论 机关公务员和工人的血液黏度有一定的差异, 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相对增高, 提示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监测, 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关键词】中老年人 工人 机关公务员 血液流变学 检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25-02
血液流变学主要观察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异常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对于早期发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调查840例中老年血液流变学健康体检结果,并分职业和年龄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不同职业和年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检测的对象均为健康体检的工人和机关公务员各100人,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为54.6岁。设工人组和机关公务员组。各组年龄和性别匹配大致相同。并排除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肾病和糖尿病者。
1.2 血液标本的收集 受检者要求受检前一天素食,空腹8~12 h后于清晨采血5 ml于含有125 u肝素抗凝管中,立即混合送检,并在3 h内完成全部指标检测。
1.3 检测方法及指标 采用北京赛科希德SA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测定指标为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全血还原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L/L);血沉(mm/1 h);血沉方程K值和纤维蛋白原(g/L)等。以血液流变学三项以上主要指标增高≥3个标准差者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作显著性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例中老年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工人组与机关公务员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
由表1可见,200例中老年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中,全血高、中和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主要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其结果与有关报道大致相同[3,4]。但机关公务员组与工人组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对比显示,除血浆黏度外,其余各项指标职员组均比工人组明显增高,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
2.2 200例中老年不同年龄段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检出例数结果对比 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和职业血液流变学异常检出率结果比较
由表2可见,不同职业和年龄段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检出率有较大差异。各年龄段结果对比显示,无论是机关公务员组或工人组血液黏度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其增高的幅度对比表明,50~59岁段和60岁以上段异常检出率大致相近,40~49岁段次之。另从不同职业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对比显示,机关公务员组异常检出率比工人组明显增高,表明,由于脑力和体力工作的不同,劳动强度的差异对血液黏度有一定的影响。
3 讨论
本文报告200例中老年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并分不同职业和年龄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不同职业和年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机关公务员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比工人组明显增高。各年龄段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检出率对比显示,无论机关公务员组还是工人组其血液黏度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但机关公务员组的血液黏度增高的幅度比工人组更显著。而比较各年龄段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检出率发现:40~49岁年龄段机关公务员组为13.2%;工人组为9.1%;50~59岁年龄段机关公务员组为17.5%;工人组为14.0%;60岁以上年龄段分别为20.0和17.9%,显示以60岁以上组为最高,40~49岁组次之,提示对中老年人群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有助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