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3341
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刘晓东
第1页

    参见附件(2774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下鼻甲骨及骨下黏膜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波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080-02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以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甚至骨质发生局限性或弥慢性增生肥厚为临床特点。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为主,可有少量黏液性或脓性鼻涕。我院采用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84例,均有持续性单侧或双侧鼻塞、闭塞性鼻音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出现头昏头痛、咽干咽痛、迎风流泪等症状。全部患者均有6个月以上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收缩剂用药史,且治疗效果不佳。前鼻镜检查结果提示下鼻甲黏膜肥厚、增生,色泽暗红。鼻黏膜表面呈结节状或桑椹状改变,探针压之有硬实感。同时经鼻窦CT或鼻内镜检查排除鼻息肉、鼻甲骨性肥大、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1]。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4~29岁,平均年龄为(23.16±5.54)岁;病程1~10.5年,平均病程(6.05±1.21)年;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5~30岁,平均年龄为(22.97±5.33)岁;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6.10±1.45)年;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下鼻甲骨及骨下黏膜部分切除治疗。患者取半卧位,行表面麻醉3次,下鼻甲局部浸润麻醉。于下鼻甲前端自外侧壁附着处做L形切口至前端内侧游离缘,分离鼻甲黏膜,使游离缘充分分离。于黏膜袋内剪断大部分下鼻甲骨和下鼻甲骨下黏膜,沿游离缘内侧下缘剪除。下鼻甲游离缘黏膜覆盖创面,采用表面涂有金霉素眼膏的膨胀海绵压迫下鼻甲止血并消炎。术后1~2d抽去鼻腔填塞物,局部涂抹抗生素、麻黄碱液滴鼻5~7d。术后3d行鼻腔冲洗30d,1次/d。术后定期复查[2]

    观察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仪器为MTC-4型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患者取正坐位,行鼻腔表面麻醉2次,取微波接触式辐射针垂直插入肥厚的鼻黏膜下,局部热凝。或将微波探头自下鼻甲内侧的前中部从后向前滑动,直至肥厚的组织变白、萎缩。据肥厚程度确定治疗时间,一般为2~5s。如有较多的出血,可使用麻黄素棉片压迫止血后继续治疗。根据效果可重复进行3~4次治疗。术后3~5d进行鼻腔换药,清理鼻腔痂皮假膜,局部涂抹抗生素、麻黄碱液滴鼻5~7d。术后定期复查[3]

    1.3 近期疗效标准

    显效:鼻塞等临床症状消失,鼻腔通气良好,无需使用用血管收缩剂,内镜检查结果提示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离超过3mm;

    有效:鼻塞等临床症状改善,鼻腔通气好转,偶尔使用血管收缩剂,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离不足3mm;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4]。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09%;观察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鼻腔干燥4例,重症鼻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1%;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鼻腔干燥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由于持续性鼻塞,经常需要张口呼吸,易引起慢性咽喉炎;如肥厚的下鼻甲后端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引发听力减退;如肥厚的下鼻甲前端黏膜阻塞鼻泪管开口,可引起继发性泪囊炎或结膜炎等后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5]。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下鼻甲局部注射硬化剂、缩血管剂等药物治疗、微波治疗、激光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等。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可产生生物热效应,作用于鼻黏膜局部,引起鼻甲黏膜和血窦收缩,促进组织水肿消退,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在鼻黏膜表面产生蛋白凝固膜,通过热效应达到凝固目的,既可对外界环境中的抗原、病原微生物产生一定的屏障作用,又对新生的下鼻甲黏膜组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以促使新的下鼻甲黏膜形成。凝固膜脱落后即痊愈。微波治疗时鼻黏膜组织内外同时升温、凝固,损伤部位边界清晰、对于周围正常组织反应较轻微,术后无需进行鼻腔填塞,且不会发生大出血等术后并发症。

    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对患者鼻黏膜损伤较小,患者在表面麻醉状态下即可进行治疗,术中不出血或出血量小,可重复治疗多次,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和痛苦较小,患者易于接受。微波治疗时应注意掌握适当的微波辐射量。含水分越多的组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微波能量越多,产生的热量越大,造成的组织损伤越严重。下鼻甲血运丰富,操作者应按照鼻腔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微波能量和辐射时间。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