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固定对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1340KB,1页)。
【摘要】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对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 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 动力加压钢板 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25-01
骨不连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又称为骨折不愈合,是骨折端在某些条件影响下,骨折愈合功能停止,骨折端已形成假关节。X线照片显示骨折端互相分离,间隙较大,骨端硬化,萎缩疏松,髓腔封闭,不论如何长久的固定也无法使它连接[1]。本文旨在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们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2±9.8)岁;形成骨不连的时间平均为(11.3±6.5)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8±8.2)岁;形成骨不连的时间平均为(10.9±5.2)个月。两组的性别、年龄、骨不连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采用实心钛合金股骨带锁髓内钉。患者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逐层暴露直到骨不连部位。切除断端间瘢痕组织;如果骨端闭锁,采用骨刀对硬化骨进行凿除;扩髓;选择大转子顶点为髓内针的进针点;依次扩大髓腔;制造髓内针穿过的圆孔;缓慢把髓内针打人,牵引远端,在对位情况下进行复位。而后将髓内针打入远端骨髓腔内,上下端安装锁钉进行静力固定,取全层髂骨块植骨。对照组实施加压钢板固定:麻醉同观察组,大腿外侧行纵行切口,逐层分离到骨不连部,同样进行清理;扩髓;植骨,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患者术后第2天行肌肉和相关关节被动训练,3周后双拐辅助下患者不负重活动;8周后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持续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采用Kolment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x±s)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3.5±5.7)周、(33.2±4.9)周,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干骨不连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开放性骨折、感染、多节段骨折,可以导致骨质的缺损、骨节段血供受损,骨折端坏死以及营养血管闭塞,骨生长因子的缺乏,破坏骨痂形成的正常进程,骨质吸收或形成死骨,导致骨不连。从病理学的角度考虑,治疗不当如手术骨膜剥离过多,也是骨不连的常见原因[2]。如手术切开复位后骨不连发生率可高于闭合复位的4倍。使用髓内钉治疗骨干骨折已有60余年的历史,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普遍认为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骨干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能够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和感染率,减少失血量。由于该手术允许早期活动,在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时,具有钢板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方法对骨折块骨膜和骨折端软组织血运干扰小,避免了不必要的植骨,由于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感染率低,对患者全身影响小。
带锁髓内钉的固定方式为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它不同于钢板螺钉的偏心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塑形,使骨折愈合的更快、更牢。带锁髓内针固定骨折是现今最先进的骨折内固定方式,如果手术医生经验丰富,就可以在半小时内,切几个约1-3cm左右的小口便可以完成复杂手术,而患者只需在医院住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回家休养。目前,这种手术在股骨干和胫骨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据了解,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已被医疗界公认为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3]。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健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4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