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32989
血铅分析前的质量控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605KB,3页)。

     2 结 果

    2.1不同比例的稀释液或全血样品对铅检测结果的影响

    严格执行血铅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措施,质控物的结果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按照操作规范要求,360µl稀释液与40µl全血混合后进行血铅测定。为观察我们选择了两份全血标本,其血铅值分别为27.5g/L(低值)和80g/L(中值)。将355µl、360µl和365µl稀释液分别与35、40、45µl全血混合,血铅的测定结果见表一。从表一中可以看到,当全血占混合液中的比例较正常比例偏高时,血铅值偏高,反之亦然。另外,表一中的数据提示,稀释液或全血容量的变化对低值和中值血铅的测定值影响程度相似。

    2.2 不同相关系数的标准曲线对铅检测结果的影响

    按照测定铅标准曲线的具体操作情况,我们选取了三个不同铅水平的全血标本,在日常工作中定标的两种工作模式,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和0.999,以及专门制备的相关系数为0.996和0.924的工作模式,观察铅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对血铅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见表二。从表二中可以看到,若以定标曲线相关系数1.000时测得的值为真实值,在相关系数为0.999的工作模式下,三个不同水平的血铅标本其测定值较真实值均偏低,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但是,在铅定标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6和0.924的工作模式下,血铅测定值较真实值明显增加,尤其是相关系数为0.924的工作模式时,三个不同水平样品的血铅测定值均比真实值增加一倍以上,而其中的低值血铅样品的水平升高为真实值的近4倍。

    3 讨 论

    经过综合治理和大众对铅危害认识的提高,我国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已有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1~4]。为了保证血铅检测的准确性,应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例如,在分析前,使用毛细玻璃管采集手指血时要注意清洁采血部位的皮肤。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观察到有时存在样品管中稀释液容量和采集手指全血量不够准确的情况。另外,也存在着使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前对铅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不够重视的现象。鉴于目前有关血铅检测分析前影响因素的报道很少,本文对全血采样的准确性和样品稀释液容量的变化对血铅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对血铅测定值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血铅样本总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全血含量相对增加,血铅测定的结果将偏高,反之亦然。本文结果提示,同样是容量轻微减少,全血减少比稀释液减少对血铅结果影响稍大,这在低值全血样本血铅检测值的影响则较为明显。例如,同一份标本,355µl稀释液与45µl全血的血铅测定值是使用标准比例样本测得真实值的125.5 %(低值样本)和119%(中值样本);而365µl稀释液与35µl全血则分别是真实值的85.8 %(低值样本)和87. 9%(中值样本)。以上数据说明分析前质量控制不能忽视,样品采集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尤其是表现在批量使用毛细管采集全血样本时,采集血样不准确、或稀释液的容量与全血样品的比例不匹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铅检测结果。

    铅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对血铅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较大。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1.000,结果相对于真值偏低,反之,相关系数<1.000则检测结果相对于真值偏高。本文资料表明,在4种相关系数不同标准曲线的工作模式下,对三个水平的全血标本的血铅进行了测定。若以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1.000时测得的值作为血铅的真实值,与之相比较,当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时,测出的血铅结果较真实值稍低;相关系数为0.996时,血铅结果高于真实值;当标线为0.924时,测出的血铅结果则较真实值显著升高,检测结果已完全不可信。所以,为保证血铅检测结果的准确,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9。

    在进行批量全血样本铅的检测时,影响血铅结果的因素较多。本文讨论了血铅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两个环节,其中,以铅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影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大。因此,只有做好血铅测定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0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