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847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妇产科教学改革提供方法。.方法 将2007级助产专业1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研究性学习指导;将2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并对两班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病例分析能力,论文撰写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产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R7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为了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笔者于2008年9月8日至2009年1月15日,将研究性学习引进产科学教学中。构建“以课堂为阵地,穿插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7级助产专业1班54名学生作为实验组,2班4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两组年龄、学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产科学》教学大纲要求,按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学学时数80节,教学师资、教学内容、进度、学时数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1.2.2实验组:以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学为主,具体方法如下:①先组织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让其端正态度,明确目的,激发参加本次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②全班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9个研究学习小组,每组推荐组长1名。由产科学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列出30个研究课题,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调查、陪伴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产后压抑原因的调查与分析、宫外孕病因的调查分析等等,然后指导学生依次选题、设计与实施。③组长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分配工作,主要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分别查阅文献、上网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表,然后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单独或由教师联系并带领深入到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站、农村、家庭、开展广泛、认真、细致的调查、咨询、采访
1.3 统计学方法 两样本均数比较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调研活动范围、内容、结果
本研究活动,在产科学任课老师主持下,历时4个多月,54名学生, 调查人群1280人,直接采访病人才345人,专访医生38人,查阅病案460人。
查阅文献、书刊202册,如《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高级助产学》、《妇产科学》等。
写出医学专业论文9篇、经论文答辩及专家评论、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调查分析”、“宫外孕病因浅析”等4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奖”,并给予了奖励,择优在校刊上发表。
2.2 教研效果评价
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理论试卷测试和实际技能操作测试,对照班级同时进行,结果如表1。
表1显示,两种带教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实验班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研究式学习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3讨论
3.1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过去我国的教育方法一直沿用传统的讲授法、讲述法等。自近二十年开展教学改革以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目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方法均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但无论哪种方法均处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中,脱离不了课堂和书本,无法充分打开学生的视野。尤其医学生课堂听,课后背,考试拿高分,以致到临床时却一窍不通,严重理论与实践脱节
3.2 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他们未来继续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各科研小组成员都全力以赴,节假日不谓艰难到单位调查医生和病人,收集病材;双休日走进图书馆,埋头翻阅医学书刊文献;在网上搜索国内外最新的医学动态和资料。表1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3.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是“问题”。课堂上,教师“设计引发争议、激动人心、使人着迷”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讨论、分析,有时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查阅文献、上网搜集资料、请教老师等,然后再进一步的整合与思考分析,使疑问渐渐清晰,最后,通过个人知识的应用使问题得以解决,而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综述所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师生共同发展搭起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值得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4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