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34791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清hsCRP\新喋呤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唐秀革
第1页

    参见附件(1691KB,2页)。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hs-CRP;Npt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显著减少或完全中断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ACS患者有很高的心血管危险性,在遭受了第一次心肌缺血后约25%的男性患者和38%的女性患者一年内死亡[1]。新近研究表明,ACS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体内的炎症反应密不可分。新蝶呤(neopterin,Npt),作为活化巨噬细胞代谢产物,作为一种新的炎性标志物,逐渐受到关注[2]。目前,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他汀类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被证明。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急性冠脉事件后立即启动有效的他汀治疗,不仅能显著减少早期,也能减少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3],然而,其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ACS病人血清hs-CRP及Npt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ACS的保护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采集

    2007年10月~2008年5月,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存在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病变的新发冠心病60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血清总胆固醇脂蛋白>5.72 mmol/L;②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 mmo]/L。男性 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7.2±8.9)岁,同时选用冠脉造影无异常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4.3±6.7)岁。剔除标准:①排除入院前2月服用调脂药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或抗凝药;②有肝、肾功能异常者及其他器官功能不全者;③有明确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2研究分组及服药方法

    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定为对照组(A组,30例)。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患者发病48h内按就诊时间和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组(B组,30例) 和阿托伐他汀钙40mg 治疗组(C组,30例),疗程6d。60例ACS患者均在常规应用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栓药等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B组病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均为晚饭后2小时服用,用药6d。

    1.3 检测方法

    ACS患者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前,治疗6d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5ml, 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5ml一次,均分离血清,在-20℃冰箱保存,待测血清炎症因子、血脂等相关指标。

    1.3.1 血清炎症因子测定方法

    hs-CRP测定使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按照说明书于岛津CL-720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试剂和标准品购自RANDOX公司。Npt的测定应用德国IBC公司供应的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

    1.3.2 血清脂质测定方法

    标本统一送我院检验科采用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浆TC与LD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资料的比较

    A组、B组与C组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1)。

    2.2 调脂疗效

    与A组相比,B、C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治疗前的TC、LDL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服药6d后B、C组血脂水平与服药前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B和C相互间血脂水平也无差异(P>0.05) (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hs-CRP、Npt变化

    与A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B、C组患者治疗前的hs-CRP、Npt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 (表3)。治疗6天后,B、C组hs-CRP治疗前后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Npt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4)。说明高剂量4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更显著降低炎症指标水平。

    3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炎症细胞介导的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此类斑块富含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特点是脂质核心较大而柔软,纤维帽薄。目前己有越来越多的发现证实免疫系统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与ACS有关的炎症反应标志物中,TNF-α、eNOS、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L-6(白细胞介素-6)均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这些标志物均为非特异性且检测不够敏感。

    CRP是1930年由Tillet和 Frances首先发现的机体急性期反应蛋白,因可使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体细胞C多糖沉淀而得名。hs-CRP比普通CRP测量的灵敏度更高、范围更广,因此目前临床更为常用。大量研究证实hs-CRP升高与炎症活动及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独立的、强有力的预测指标[4]。hs-CPR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具有调节单核细胞聚集作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细胞间黏附因子的分泌,诱导内皮细胞致炎因子的表达;调节巨噬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泡沫细胞。hs-CRP水平升高可能反映了动脉本身内在的炎症和组织损伤,hs-CRP越高出现急性冠脉事件也越多。本研究显示ACS患者中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升高的血清hs-CRP水平可能是疾病活动的标志。 而在6天短期治疗后,B、C组的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他汀治疗在ACS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前,新碟呤(Npt)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在ACS中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Npt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在干扰素的诱导活化作用下所产生,是巨噬细胞激活的标志物。新近研究表明,对ACS患者而言,其升高往往表明粥样斑块内炎性反应明显,即斑块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易于破裂导致心脏事件的发生[5]。研究显示,Npt独立于经典的高危因素,是预测心血管病未来病死率最为显著而独立的标记物[6]。07年Ray等[7]报道了Npt可以作为冠心病复发或严重预后的炎症因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9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