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粉尘作业体检人员肺功能结果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497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铸造粉尘作业体检人群肺功能损害情况, 便于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为职业病防治和劳动能力鉴定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在岗期间铸造粉尘作业人员1073例在我院进行体检。所有被检者均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1073例铸造粉尘作业体检人群中出现通气功能障碍82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5例,占57.4%;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者19例,占26.47%;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8例,占16.17%。结论 铸造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以阻塞性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与接害工龄呈正相关。
[关键词] 粉尘作业;肺功能;损害程度
[中图分类号] R13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肺功能检查是客观反映肺脏功能状态和无创伤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早期发现从事粉尘作业是否存在呼吸道阻塞性病变进行劳动能力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为了解铸造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损害程度, 我院于2009年12月对铸造粉尘作业1073名工人进行肺功能检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在我院体检的铸造粉尘作业人员1073例,男880例,女193例。平均年龄:39.02±0.25(20-66岁)。平均接害工龄:17.94±0.26 (0.25-42年)。
1.2 方法肺功能用瑞士的SCHILLER SP-1型单筒肺量计仪。依据美国胸科协会(ATS)标准[1]进行。受试者至少测试3次,两次间最佳误差<5%,取其最佳值作为统计用数据。测定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量(FEV1.0);1秒率(FEV1.0FVC%);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FEF25%~75%),50%用力呼气流速(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通气功能损害类型判定[2] FVC、FEV1.0、MVV均为实测值预计值>80%为正常,FEV1.0/FVC>70%为正常。见表1。
2 结果 1073例体检人员肺功能异常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50岁以上组肺功能异常率最高为20.18%,其次为40~49岁组10.94%,30~39岁组3.13%和20~29岁组2.52%。40~49岁发生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人数最多。
由表3可见: 不同工龄组肺功能检查结果:30年以上工龄组肺功能异常率最高为23.08(21/91) ,其次20~29年工龄组异常率为10.0%(42/420), 0~9年工龄组异常率为4%(8/200), 10~19年工龄组阳性率为3.04%(11/362), ,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占57.4%(45/82)。这符合铸工尘肺肺功能改变特点,接触粉尘作业时间与肺功能异常呈正相关[3] (r=0.18)。
3 讨论
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于气道阻塞性疾病、肺间质疾病的诊断、胸科手术前的评估、危重病人的监护以及劳动能力和致残程度的评价等。肺功能检查是客观反映肺功能状态,因肺组织代偿能力较强,有时无临床表现,可通过进行肺功能测定来作为肺和呼吸道损伤程度的指标。
肺功能测定是职业健康检查中重要项目之一,尤其针对粉尘作业、有毒有害气体作业人员肺功能受损明显,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条例,肺功能检测是重要的必检项目。是职业病粉尘作业健康损害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铸件生产过程中,型砂的粉碎、搅拌、运输和使用以及砂箱拆开、清砂和清理铸件时都可吸入大量的粉尘。铸工接触的粉尘含二氧化硅含量低,以碳素类粉尘和硅酸盐类粉尘为主,病变主要在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周围有大量的尘细胞灶,以及由尘细胞、粉尘和胶原纤维形成的粉尘纤维灶,在粉尘灶周围伴有肺气肿,肺泡坏死样改变。初期肺功能多属正常,以后逐渐出现阻塞性或以阻塞性为主的通气功能障碍[4,5]。
本文结果显示1073例体检人群中出现肺功能障碍者82例,50岁以上组异常率最高为20.18%,其次为40~49组10.94%,30~39岁组3.13%和30~39组2.52%。不同接害工龄出现肺功能障碍异常率不同,工龄在10年以下的异常率4%,10~19年的异常率为3.04%,20~29年的异常率为10%,30年以上异常率为23.08%,提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越长,肺功能损伤就越大。
通过分析讨论认为,肺功能测定作为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有重要价值的。肺功能异常检出率与接尘工龄成正比。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工厂应从根本上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限值以下[6],同时应加强个人防护、职业卫生培训等措施,建立健全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7]。结合工厂自身特点,制定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的职业健康检查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和加强了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组织实施。了解和掌握全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改善职业危害状况,保障职工身体健康[8]。
参考文献
[1]StandardizationofSpirometry,1994Updat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9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