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677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程30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ACEI或ARB,调脂、阿斯匹林等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5.31%和81.25%;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60.5%,治疗前后两组血脂(TC、TG)差别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 R54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它包括除稳定型心绞痛以外的所有类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极易转变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因此,积极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观察了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2007年2月到2010年2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8例,均符合国家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64例,男38例(59.38%),女26例(40.62%),年龄40~80岁,平均63岁,病程3~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46例,高血脂54例,糖尿病20例。对照组,男37例(57.81%),女27例(42.19%),年龄42~78岁,平均62岁,病程3~7年,其中合并高血压44例,高血脂55例,糖尿病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肌梗死;②影响心电图确诊心肌缺血的特征;③有明显心力衰竭症状;④有严重心脏外的其他器质性疾病。
1.2给药方法两组病人均按常规治疗: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阻滞剂及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0.9%NS250ml或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7d。对照组只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7d。
1.3观察方法所有患者每日检查1次,包括询问症状,检查体征,记录心率、心律及血压。用药前与用药后第7d和第14d后进行血糖、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及血脂(TC、TG)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各项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症状疗效判定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用药以前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虽有改善,但达不到以上标准;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序及持续时间较前重。
心电图疗效评定显效: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恢复大于0.1MV或ST段恢复正常;有效: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或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无改善;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由直立T波变平坦,或平坦T波转为倒置。
降血脂疗效判定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有关高血脂病的疗效标准。显效:达以下1项者,总胆固醇(TC)下降≥20%,甘油三酯(TG)下降≥4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1.5统计学方法两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症状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心电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均有改善状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血脂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间TC、T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水平下降显著(P<0.05)。
2.4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亦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心血管病日益成为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健康的最大病患。目前,在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一大公害。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脉综合症的一种,其病理生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引起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以及内膜损伤或斑块破裂,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或加剧,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因此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除了应用常规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药物辅助治疗外,还应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栓聚集治疗。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抗凝血酶Ⅲ(ATIII)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抗因子xa活性与抗因子11a活性之比达(2.5~5.0):1(肝素为1.0),同时,由于低分子肝素钙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过程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所中和,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与传统抗药相比,其治疗禁忌症和出血并发症大大减少,用药安全显著提高[2]。冯泽斌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可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状况,减少各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未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疗效可靠,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作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3]。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由丹参、红花两种药组成。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酚酸。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粘滞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并能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心肌耗氧量。丹参素还可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丹参酮IIA可拮抗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的血管内皮的损伤[4],保护血管内皮。红花被称为“活血化瘀之要药”,含有红花黄色素及红色醌甙。红花黄色素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P)或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而发挥防止血栓的形成或促进血栓溶解作用。红花醌甙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显著延长血管内皮细胞的寿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良好生长,抑制凝血酶活性并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溶酶液活性(t-PA),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作用[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7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