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7期
编号:12028113
临床检验中产生的误差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0年第7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临床检验中产生的几种误差。

    [关键词]血液检验;生化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37-01

    1 血液检验方面

    1.1 白细胞计数的增高或减低

    比如采血不当、天气寒冷、红细胞破坏不完全、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等均可使白细胞假性增高;血液凝固、寒冷性凝聚和非寒冷性凝聚均可使白细胞假性减低。

    1.2 红细胞计数的增高或减低

    标本处理不当如没有充分混匀,血液浓缩,大量脱水,生理因素等可以使红细胞假性增高;红细胞凝聚可以使红细胞降低。
, http://www.100md.com
    1.3 血小板计数的增高或减低

    标本原因,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细胞碎片,寒冷凝聚,标本凝聚均可以使血小板增高或减低。

    1.4 血红蛋白的增高

    脂血、乳糜标本由于混浊,影响吸光度,白细胞总数增高达到>100×109/L同样影响血红蛋白测定使其假性增高。

    2 生化检验方面的误差

    2.1 标本的质量

    是分析前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检验项目的选择、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储存及运送、标本的接收等。尤其是患者的准备和标本采集过程是这一环节中易产生误差的重点。

    (1)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等都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生物因素,但均为不可变因素,称为固定因素,这一因素是可以通过建立相应参考范围加以解决,是最容易避免的误差因素。(2)患者的状态、饮食、药物等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非固定生物因素。在标本采集时,如对可变生物因素不加以控制,结果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从而导致错误的判读。(3)在采集标本前,如患者没有处于平静状态,进行了剧烈运动,或处于激动和恐惧状态或受到过冷过热刺激后所采集的标本其检测的结果则会出现较大的误差。(4)未按规定要求禁食,因为进食可使葡萄糖、甘油三酯、肌酸激酶和胆碱酯酶等指标明显增高。患者在采集标本前如没有按照规定要求禁食或禁食时间不够,采集的标本所检测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患者情况,参考价值不大。(5)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对相应的检验指标产生影响,一些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作用,进入体后可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相关指标的检验结果。(6)吸烟或饮酒对某些指标也会产生影响。过量饮酒会干扰血清酶类的检测,尤其是使谷氨酰转肽酶和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明显偏高。(7)标本采取的时机不当。因为血液中的许多成份在一天当中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2],故一般在早晨空腹及安静状态、用药和输液前采标本。(8)采血时不认真确认患者身份,询问患者是否按医嘱进行了必要的准备、患者体位是否符合要求。(9)采血容器的质量,如促凝管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也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10)穿刺技术不熟练,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标本溶血,可以影响测定结果。
, 百拇医药
    2.2 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由人为因素和仪器因素引起。(1)人为因素:不认真查对标本,样本处理不正确;(2)仪器因素:仪器飘移、质控不符合要求均可以产生检验误差。

    2.3 分析后阶段产生的误差

    检验结果的原始数据的审核;报告单签发与审核;分析后标本的处理等环节也是产生检验误差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3 方法学上存在的误差

    3.1 单检制误差

    从理论上说,是为了防止实验误差,临床检验实行“双检制”或“多检制”即一份标本同时检查两次或多次,如果前后结果一致,可以认为没有误差,如果两次结果不一致,立即复查。很明显,这种做法能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差错。但是“双检制”或“多检制”势必成倍的增加医疗成本,延长检验时间。目前大部分医院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及时报告结果,均普遍采用“单检制”,即一份标本只检查1次。因此,“ 单检制”方法造成的误差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 http://www.100md.com
    3.2 临界值误差

    临界值误差通常被称为灰区。在实验室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试剂质量(经过批准合格的试剂质量也不会完全一样),做实验时的外在条件,如仪器的配置等。因此实验结果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结果一样,会受临界值误差的影响。如果待测的标本中某种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刚好近似于临界值,即所谓的灰区,这时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试剂测定,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甚至相同的试剂测定两次,其结果都有不同。如果试剂的敏感性高,可以为阳性;如果试剂的敏感性低,可能为阴性;另外如试剂敏感性过高还可出现假阳性,过低又出现假阴性。因此临界值误差与操作过程及操作人员责任心无关,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误差。

    3.3 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统计学术语,是由于样本的不均匀性引起的误差。比如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定量范围广,操作自动化等突出的特点。但即便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检测,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出现误差。同样拿乙肝来说,因为乙肝病毒的大小是不均匀的,而每次实验用的标本用量很少,仅几微升而已,好比把一滴水再分成二三十份取样,每次取的乙肝病毒量不可能完全一样,实验结果可以相差一个数量级即10倍。关于这一点非实验人员往往很难理解,但客观事实确实这样,抽样误差就检验方法学来说有时无法避免。

    上述列举的检验误差是我们检验工作最常遇到几种误差。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避免,对于方法学原因引起的误差,必须加强与临床沟通联系,取得医生和患者谅解。

    参考文献

    [1] 刘文良, 贺秋萍, 姜永广. 关于生化检验中参考值范围设定的几点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6).

    [2] 王景胜, 刘性君. 常见的临床检验误差及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6)., 百拇医药(赵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