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28072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佀 军 张颖莹
第1页

    参见附件(1651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选取我院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治疗后随访密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以及两组体重、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都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体重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清蛋白与水平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为重症胰腺炎患者起到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阻止SAP病情恶化等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76-02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其起病凶险,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和病死率高。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为明显的代谢紊乱,其能量消耗较基础值升高约50%,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1]。有效的营养支持是SAP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EN)能有效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目前已被临床接受并应用[2],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就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作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全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Ranson'S标准≥3分,或APACHE-I1积分≥8分,或CT分级D级以上,或出现脏器衰竭/局部并发症);(2)发病后48~72h内入院;(3)年龄<65岁;(4)人院后2周内暂不行外科治疗者。66例患者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23~64岁,平均42.9岁。发病原因:胆源性胰腺炎18例,酒精性胰腺炎6例,暴饮暴食26例,高血脂6例,胆道探查术后诱发胰腺炎2例,ERCP行大乳头切开术后诱发胰腺炎3例。66例患者按救治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人院时病情分级等差异无显著性(P>0. 05)。

    1.2 分组治疗方法

    本研究使用电子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液为本院自行配制;其他监护项目内容由本院实验室负责。干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禁食、(对照组禁食1~2周,治疗组禁食72h)、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介质酸硷平衡、营养疗法、抑酶抑酸、改善微循环、解痉镇痛、中药、抗生素应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 的基础上,血流动力学和心肺功能稳定情况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于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置幽门孔以下30cm以远,并经x线证实。肠内营养液配制和输注,第1~2天肠内营养液以等渗盐水为主,500ml/d,第2~3天增至1000~1500ml,无反应后调整为肠内营运乳剂(华瑞制药生产)每天1000~1500ml。输注速度初起25~50ml/h,适应后逐渐增至100ml/h,同时根据具体适应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及速度。每天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症状、体征。每周予两组患者行APACHE-II评分及腹部CT扫描复查胰腺形态学变化。1次/3d复查血清淀粉酶、CRP及白蛋白动态变化。治疗后随访密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以及两组体重、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变化情况。

    1.3 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数据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指标统计学比较情况

    两组治疗后体重、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较对照组都有明显缩短,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体重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前清蛋白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一般发病比较凶险,占急性胰腺炎的20%~30%,病因以胆道疾病为主,约占60%[3]。近年来,随着对重症胰腺炎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目前治疗强调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禁食、镇痛解痉、胃肠减压、抑制胃液胰液分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营养支持等。其中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观念认为肠外营养因能减少消化液分泌使胰腺得以“休息”而对缓解病情有一定益处,但长期肠外营养时由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引发MODS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4],肠内营养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从而降低肠外营养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SAP患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在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状况下维持机体完整的营养,尽可能降低患者机体组织的分解,预防和减轻营养不良;通过适当途径和特殊底物的给予,纠正SAP患者异常的营养物代谢[5];②对重症胰腺炎病情恶化的病理过程有着积极的阻断作用:通过让患者禁食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让胰腺处于休息状态,减少胰腺分泌,防止胰周炎症的继续发展[6];通过肠黏膜与营养素的接触,直接向肠黏膜提供其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肠黏膜上皮的增生,维持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肠黏膜和肝脏的血液供应,防止黏膜酸中毒和通透性增高,改善肠道的免疫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易位,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后期感染和MODS的发生,强肠黏膜屏障。因此,在SAP全身炎性反应期,早期肠内营养的目的不仅是单纯的营养支持,更重要的是起到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阻止SAP病情恶化等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本研究显示,治疗组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SAP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确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SA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间接降低患者病死率,且经济安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