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7期
编号:12028053
胆结石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0年第7期
     [关键词]胆结石;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95-01

    自腹腔镜微创术的应用,在论治肝胆结石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因此有人以为中医治疗肝胆结石病失去优势,其实不然,腹腔镜不是适用所有患者,对冠心病,高心病,心功不全者慎用,对不能纠正的出血性疾病属禁忌 ,因此我院门诊通过中医治疗肝胆结石,有明显的验、便、廉等优势,并在辨病辨证的准确性上进行立法、组方、选药、取得较好疗效,浅谈体会如下:

    1 急则清热解毒,利胆通腑排石

    现代医学认为,肝胆结石机械性阻塞胆道,使胆囊内腔体积缩小压力增高,胆囊驰张生理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使结石嵌顿,胆汁淤积浓缩,胆囊水肿,及粘液分泌增加,胆囊缺血,萎缩,制菌生理屏障功能丧失而继发感染,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九疸候》强调“凡诸胆病,皆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湿热所致。”此时确立中医治则,应选择只有动力效应之利胆、消肿、除湿排石剂,胆石合并感染归咎于疏泄不利,湿热阻滞,郁积于胆,胆汁腐浊不能流注于肠,热毒内蕴,淤结肠中,以大黄牡丹皮汤合蒿芩清胆汤治疗胆石合并感染尤为适宜,收到确切疗效。
, 百拇医药
    例1:张×,女,40岁,2009年6月8日初诊,3天前凌晨突然右上腹绞痛,阵发加剧,放射至背部及右肩,伴发热、恶心、呕吐、腹胀,曾静脉滴注抗生素并加服解痉利胆西药3天,症状未改善。PE、T、39.8°c,右上腹疼痛剧烈,巩膜轻度黄染,右胁下腹肌紧张,触痛明显,墨菲氏征〔+〕小便短赤如浓茶、大便4天未排,舌质红、苔黄腻燥脉弦数。B超示,胆囊内多发小结石,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结石淤阻肝胆,湿热郁结,胆汁郁滞不能疏泄,为腑实气滞重症,治以通腑泻下,清热解毒,利胆疏郁,方取大黄牡丹皮汤合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生大黄15g(后下),芒硝(冲服)10g,黄芩10g,柴胡15g,丹皮15g,桃仁10g,川棟10g,元胡15g,木香10g,茵陈15g,银花15g,卜公英15g,嘱每天服2剂,急煎不拘时服,以便下痛缓为度,2剂服毕,便下2次,腹痛顿减,体温降至37.5°c,仍用原方1剂后,去芒硝,加丹皮10g,金钱草15g,郁金10g,虎杖10g,治疗1周,腹痛止黄疸渐退,体温正常,B超检查,原胆总营及胆囊内结石阴影消失。三诊改用柴胡疏肝散加金钱草15g,鸡内金20g善后。
, 百拇医药
    2静石当别清浊,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利胆通络

    现代医学以为胆汁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含量增高或胆汁酸和磷脂的浓度降低,胆固醇析出结晶沉淀、同时胆汁酸在胆汁中比例减少,降低了钙结合系统的能力,从而使钙离子浓度富集,游离胆红素与钙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形成结石。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活血化淤、理气化痰方药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胆固醇血液粘度,改善血液与胆汁浓粘凝聚状态,促进肝胆汁的肝肠循环。我院中医门诊通过临床观察到一部分中老年患者,由于胆襄松弛,囊腔变大,结石存置环境宽松,不易发生嵌顿,症状轻微,这类无症状肝胆结石表面病情稳定,但胆汁代谢紊乱,致石因果链病理改变持续,必须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应用活血化瘀,利胆理气排石药配伍、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消溶结石,应用青蒿、黄芩、连翘、茯苓、法夏、枳实、元胡、三棱、莪术、生大黄、鳖甲、内金、茵陈、丹参各20g在研未制成净石灵胶囊.治疗形体肥胖,血脂增高厌油乏力兼头晕、口苦、尿黄的静石患者,收效满意。

    例2,刘×,男,48岁,2006年4月20日初诊,有肝胆结石史2年,B超示肝内多发性结石,近因四肢乏力、头晕,右肋隐痛不适要求中医治疗,诊见形体肥胖,上腹痞闷、膨满,肝区刺痛,午后腹胀,口苦口粘,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黄量少,大便干硬,苔腻,脉沉涩,舌质紫褐,证属痰瘀交阻,湿浊蕴蓄,治用活血化瘀,消坚溶石法, 茵陈五苓散主之,缓其胀痛,处方:茵陈15g、栀子10g、三七10g、生大黄10g、瓜萎子10g、白术15g、泽泻10g车前子15g土茯苓15g、猪苓15g、连服6剂,痛缓胀减,大便通畅,双下肢水肿消退,尿色转浅黄,腻苔减半,余症同前,改用活血化瘀,消坚溶石法,处方,炙鳖甲10g鸡内金20g、三七20g、水蛭20g、赤芍10g、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0g、红花10g、茵陈15g、丹参15g、山楂15g、皂角刺10g、甲珠10g、上药研未装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连服2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B超复查示,肝胆未见异常声像、随防2年,健康如常。, http://www.100md.com(武小明 游绍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