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血站降低脂肪血报废率控制措施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 |
第1页 |
参见附件(1451KB,2页)。
[摘要]目的探索脂肪血的报废原因,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减少血液浪费,保障输血安全。方法对2007~2009年我站所采集的血液中脂肪血报废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的报废率分别为9.56%、4.83%、2.86%。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控制措施有效。
[关键词]脂肪血; 降低报废率;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71-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伴之出现的是在无偿献血血液中脂肪血的比例明显增加,造成血液这种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我站不断探索脂肪血的控制方法,效果显著。笔者对2007~2009年潍坊血站脂肪血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全部来自待检库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中2007~2009年血液报废分类统计表。
1.2制备方法将三联或四联肉眼观脂肪血血袋离心,分离脂肪浆进入转移袋,余留浓缩红细胞再制备成洗涤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入成品库。
1.3判断标准按国家标准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附录A中测定血液乳糜程度方法。乳糜指数>5定为重度乳糜为报废标准[1]。
2结果
见表1,表2。
表1报废脂肪血数与采集血液总数比率
注: 报废脂肪血袋数/采集血液袋数×100%
表2报废脂肪血与总报废血液数比率
注: 报废脂肪血袋数/报废血液总袋数×100%
3讨论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开展,脂肪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重度脂肪血因可引发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引起患者窒息死亡而不能用于临床[2],大量脂肪血的报废造成血液资源的极大浪费。探讨即能保障血液质量,又能降低脂肪血的报废率措施成为血站血液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从表1、表2反应出我站2007年脂肪血报废率高达9.56%,占总报废率的51.27%,浪费明显。2008年不断探索实施以下措施,报废率显著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力度据我站2008年统计,初次献血者占全年献血人数的60%,献血者普遍缺乏献血相关知识,有人甚至认为献血前应“大补”,反而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为此,我站开展了进社区、进大学、进厂矿、进农村的无偿献血“四进”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普及科学献血知识及血液常识,覆盖社会各个层面,使无偿献血知识深入人心[3]。
3.2严格献血前查体及问询工作体检医生对献血者前两餐的饮食情况详细问询,如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应劝其延迟献血。但也要注意个体脂肪代谢存在差异性,年龄、性别、体重与脂肪血也有相关性,特别是对40岁以上体重超标男性应严格掌握献血标准[4]。
3.3加强检查监督,不断完善控制措施相关科室每月上报脂肪血报废率,每月召开质量调度会,脂肪血报废率作为月度质量考评指标之一,及时分析脂肪血报废率变化趋势,发现报废率增高,探讨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跟踪验证。
3.4严格脂肪血报废界定标准,保障血液安全,避免血液浪费我站对脂肪血的判定要经过成分科初筛,待检室判定,质控科审查三关。目前,大部分血站判断血浆乳糜标准,是依据国家标准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附录A中测定血液乳糜程度方法,这一方法也是目测比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检测滞后于采血,不能从源头阻止脂肪血的出现。仅是一推荐性标准。目前,我站也在探索更便捷、准确的脂肪血测量办法。
3.5经常与医疗单位沟通,严格按照血液质量标准供血在血液供应中,即使轻、中度脂肪血也不易为临床接受。供需双方对脂肪血的使用意见不一致,常造成双方之间矛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1KB,2页)。
闂勬劒绨張宥呭閸c劌甯囬崝娑崇礉缂冩垹鐝柈銊ュ瀻娣団剝浼呴崣顏冪返閻栧崬绺炬导姘喅閹存牗婀佹稉鈧€规氨袧閸掑棛娈戝▔銊ュ斀娴兼艾鎲冲ù浣筋潔閵嗭拷
濮濓拷 pdf閸忋劍鏋� 闂団偓鐟曪拷 5 缁夘垰鍨庨敍鍫濆帳鐠愯鏁為崘宀€娅ヨぐ鏇炴倵濮e繐銇夐崣顖欎簰妫板棗褰�10娑擃亞袧閸掞拷閿涘鈧拷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