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在儿科高热病人运用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血必净儿科高热病人运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2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血必净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下降速度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在儿科高热病人运用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关键词]高热; 儿科; 血必净; 有效性;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61-01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高热(High Fever)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1]。小儿发热容易反复,因此退热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科在治疗中选用血必净注射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0.5岁,最大12岁,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线或者CT提示有炎症,血常规提示均有白细胞升高。所有患者均每2个小时监测一次体温 ,每天复查血常规,每3天复查胸部X线。
1.2方法 将62例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常规治疗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生理盐水100ml+血必净(1ml/kg)每天两次,单独一路输注,用前和用后均给予盐水冲管,对照组给予头孢三代抗生素和化痰止咳等治疗,均连用7天。
2结果
2.1疗效比较:血必净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必净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速度、住院时间及胸片炎症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 http://www.100md.com
2.2不良反应血必净组有1例出现皮肤红痒感,后自行消退。无其他特殊不适。
3讨论儿科发热的常见病因。(1) 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2) 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3) 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感染性疾病时最常见的病因,肺部感染更常见,也伴有高热。在治疗中退热是个大难题,不仅发热容易反复,而且家长和不理解。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等。此外,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如果处理不当更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高热抽筋,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烧坏脑”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3.脱水炎夏孩子通过呼吸与皮肤散发水分已比其它季节为多,苦遇发热就更多,体温每升高1℃,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散发的水分增加0.5毫升。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在小婴儿脱水本身就可引起发热),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发热初脱水,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发生口干极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发热日久,饮食不周,会发生低钠血症,孩子疲倦不堪甚至神情淡漠或昏迷。此外,在小婴儿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时间稍久还可引起心力衰竭等。 退热刻不容缓,人人都是消防员。血必净注射液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以古方血府逐瘀汤为基础精炼出的静脉制剂。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在临床急危重症治疗中取得了极好的疗效[2]。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使肥大细胞增多,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并使炎症病灶局限化,抑制炎性肉芽肿形成,同时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吸附能力,使血肿和其他坏死组织易被吸收,从而促进病变的修复和治愈。但是该药物价格稍高,在运用前需征得家属同意[2]。
参考文献
[1] 儿科发热.儿科网,2006-4-17.
[2] 刘明伟,苏美仙. 血必净注射液在急危重症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8.,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高热; 儿科; 血必净; 有效性;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61-01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高热(High Fever)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1]。小儿发热容易反复,因此退热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科在治疗中选用血必净注射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0.5岁,最大12岁,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线或者CT提示有炎症,血常规提示均有白细胞升高。所有患者均每2个小时监测一次体温 ,每天复查血常规,每3天复查胸部X线。
1.2方法 将62例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常规治疗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生理盐水100ml+血必净(1ml/kg)每天两次,单独一路输注,用前和用后均给予盐水冲管,对照组给予头孢三代抗生素和化痰止咳等治疗,均连用7天。
2结果
2.1疗效比较:血必净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必净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速度、住院时间及胸片炎症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 http://www.100md.com
2.2不良反应血必净组有1例出现皮肤红痒感,后自行消退。无其他特殊不适。
3讨论儿科发热的常见病因。(1) 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2) 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3) 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感染性疾病时最常见的病因,肺部感染更常见,也伴有高热。在治疗中退热是个大难题,不仅发热容易反复,而且家长和不理解。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等。此外,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如果处理不当更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高热抽筋,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烧坏脑”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3.脱水炎夏孩子通过呼吸与皮肤散发水分已比其它季节为多,苦遇发热就更多,体温每升高1℃,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散发的水分增加0.5毫升。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在小婴儿脱水本身就可引起发热),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发热初脱水,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发生口干极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发热日久,饮食不周,会发生低钠血症,孩子疲倦不堪甚至神情淡漠或昏迷。此外,在小婴儿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时间稍久还可引起心力衰竭等。 退热刻不容缓,人人都是消防员。血必净注射液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以古方血府逐瘀汤为基础精炼出的静脉制剂。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在临床急危重症治疗中取得了极好的疗效[2]。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使肥大细胞增多,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并使炎症病灶局限化,抑制炎性肉芽肿形成,同时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吸附能力,使血肿和其他坏死组织易被吸收,从而促进病变的修复和治愈。但是该药物价格稍高,在运用前需征得家属同意[2]。
参考文献
[1] 儿科发热.儿科网,2006-4-17.
[2] 刘明伟,苏美仙. 血必净注射液在急危重症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