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2466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连续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1~2个月,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者40例,改善16例,无变化4例,有效(明显改善和改善)率达93.33%。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行超声检查卵巢巧克力囊肿最大径线减少1.31cm,子宫内膜厚度减少0.12cm。用药后血清雌二醇、孕激素较治疗前降低较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睾酮则变化不明显。米非司酮的副作用很小,其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及因性激素水平下降所致潮热、乏力等表现,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保守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96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15-0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育龄妇女的发病率为7%~50%,占妇科手术的30%,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发生率高达30%~40%[1]。米非司酮是一种化学合成甾体类激素,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的双重作用,可有效地抑制排卵及干扰内膜的完整性。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现将临床疗效及血清性激素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患者中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盆腔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25~43岁,平均(35±4)岁。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和/或非经期下腹痛及性交痛,45例有阴道后穹窿触痛结节,16例有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为双侧性,囊肿直径3.6~6.2 cm,23例(33.8% )合并不孕年龄28~46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在治疗前3个月均用过激素治疗。
1.2 治疗方法于月经周期第一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1次,连服6个月。
1.3观察方法用药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等,对月经期及非月经期限疼痛症状(腹痛、腰痛、排便痛、以及性交痛盆腔触痛等)进行评分:1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不需服用止痛药,不影响工作和生活;2分为中度疼痛,能忍受,需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3分为重度疼痛,不能忍受,服用止痛药效果不好。妇科检查为后穹窿有无结节(以最大径线表示),子宫活动度评分(活动正常为0分,轻度受限为1分,中度受限为2分,不活动为3分),及行盆腔B超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抽血用放免法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及雌二醇(E2),治疗前后查肝功能。
1.4统计学处理两组均数的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后,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者40例,改善16例,无变化4例,有效(明显改善和改善)率达93.33%。月经在服药期间出现闭经的39例,经量减少的20例,仅1例无变化,与服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后窟窿结节缩小0.67cm,子宫活动度评分降低0.76分。
2.2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行超声检查卵巢巧克力囊肿最大径线减少1.31cm,子宫内膜厚度减少0.12cm。
2.3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用药前后无1例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异常。用药后血FSH、LH、PRL、T平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E2、P降低较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2.4 不良反应服药早期有12例出现轻度恶心,无呕吐,继续服药2周后症状自然消失;8例服药1个月后有轻微潮热、多汗症状,能忍耐。其余无任何不适反应。
2.5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本文的结果显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服药后1~2个月闭经、痛经及腹痛明显改善,血孕激素显著下降,雌激素水平降至卵泡中期水平,FSH、LH、PRL、T平均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停止治疗后3~8周全部患者均恢复月经。复发率停药半年内为10.3%,0.5~1 a为16.2%,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复发率有增加趋势。据本文观察,米非司酮的副作用很小,其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及因性激素水平下降所致潮热、乏力等表现,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且对骨密度无明显影响,无肝肾损害。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甾体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的变化有关,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治疗十分棘手。目前认为采用各种方法降低体内激素水平以达到闭经,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疗法。米非司酮是一种化学合成甾体类激素,在月经周期使用,可有效抑制排卵及干扰内膜的完整性,在临床主要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近年来,随着对米非司酮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除了终止早中期妊娠外[2],尚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脑膜瘤等疾病。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而起到阻断孕酮的作用,从而抑制卵巢功能,诱发闭经,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我们运用1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