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988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择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哮喘发作率为13.33%,住院率为6.67%;对照组的哮喘发作率为40.0%,住院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加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有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临床疗效上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06-01
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有超过3亿的哮喘患者。同过去10~20年相比,哮喘的患病率增加了1倍以上。哮喘发作时的严重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一过性的咳喘憋闷,常在夜间或运动后出现,能自行缓解。严重哮喘发作可能导致一些急性并发症,譬如:缺氧、肺气肿、气胸、呼吸衰竭或心脏衰竭;小年龄患儿长期反复哮喘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反复哮喘若未经长期控制治疗,会导致气道结构上的变形,出现不可逆转的气道阻塞,进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或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持续性哮喘使得患儿生活质量严重受损,难以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耽误患儿上学及家长工作;部分患儿若缺乏正确引导,可能因为哮喘而感到自卑和害羞,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笔者收集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3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资料,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择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年龄13-75岁,平均46.2±3.1岁,病程2-50年不等,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哮喘病缓解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男12例,女1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为①氧疗护理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或发给应立即吸氧,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2-4L/min,面罩吸氧4-6L/min,每15-30min巡视1次,保证用氧安全,仔细观察用氧效果, 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随时调节氧流量,氧气湿化瓶定时消毒.②正确使用气雾剂、万托林气雾剂、必可酮气雾剂使用前应上下摇动,指示患者合并双唇含着喷口,吸气开始时马上按压气雾瓶喷雾1次,同时屏气5-10s[1],而后再行呼吸。两种气雾剂喷吸间隔5min左右,每次使用完毕后均用酒精棉球擦拭喷口,喷雾吸人后用清水漱口。③将患者安置在洁净、温暖、明亮通风的病房,清洁时采用湿式清扫,以免尘土飞扬,室内物体表面定期消毒,消毒液不宜太刺激。④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品,劝其少食多餐。⑤机械通气护理,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合理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快,避免损伤勃膜,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保持气道通畅;气道湿化:吸人相当于体温并经过湿化的气体,才有利于气道净化,防止感染。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参数:各种功能报警设置是否适宜及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当患者出现烦躁与呼吸机抵抗时,查找原因给予处理。气要保持气囊压力为2.45KPa,每隔2h充气或放气1次,每次约10一20min。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内容:①以精神分析方法克服患者依赖强烈需求别人照顾和关心的特点,避免患者因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而致哮喘发作;②处理好各种应激下心理状态,如常规运动、锻炼、休息,有效的时间管理技术,一般心理和社会支持;③系统的脱敏治疗。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要求所有患者自测呼气峰流量(PEF),2次/d,第2周、4周、半年各测一秒量(FEV1)1次,以后每半年测FEV1 1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哮喘发作、住院情况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哮喘发作、住院情况比较[n(%)]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FEV1、PEF变化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FEV1、PEF变化比较[n(%)]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不单纯是下呼吸道炎性介质的产生、释放,炎细胞的浸润,且涉及到患者的心理活动,情绪和个性因素对发病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长期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甚至需终生治疗,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由于部分患者丧失了工作能力,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及家庭生活,而产生自卑心理,哮喘患者难以用哭泣、大喊大叫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其心理特征是过高的期望值得不到满足,希望得到援助,且情感缺乏。因此,对哮喘患者除躯体治疗外,还应配合疏导、解释和支持等心理治疗和护理[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