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3432
266颗下颌第一磨牙在不同固定修复治疗中临床观察与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陈武平
第1页

    参见附件(2906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半切术技术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66颗大部分牙冠坏损的下颌磨牙,切除无法保存的病变牙根,对保留牙根行根管治疗后,根据每颗牙的牙体牙周状况、邻牙状况、对颌牙等因素行不同方式的固定修复,临床追踪观察1~5年,评价疗效。结果 经临床疗效评价,患者能较好德行使咀嚼功能,牙龈无红肿,义齿无松动。双端桥5年成功率93.1%;双基牙单端固定桥修复5年成功率89.3%;单冠(单基牙单端同定桥)修复5年成功率87.5%。统计差异无昆著性(P>O.05)。结论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行冠桥修复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患牙,较好的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但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式。

    [关键词] 下颌磨牙; 牙齿半切术; 固定修复

    [中图分类号] R78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10-01

    下颌磨牙是主要的咀嚼单位,尤其是下颌第一磨牙。在恒牙列中萌出最早,较容易出现牙龋坏等病变,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形成残冠甚至残根,如何保留剩余牙体组织,使其更好的行使功能,成了口腔修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采用牙齿半切术结合固定修复的方法保留患牙,不仅能彻底清除牙的病变组织,而且可最大限度的保留牙体组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因下颌磨牙牙周疾患、根分歧病变、根折、根纵裂、因根管钙化和断针等原因,无法治愈的根尖周炎及深龋至髓室底穿的142例门诊患者,266颗下颌磨牙。其中男性96例、女性46例;年龄34-48岁。266颗下颌磨牙检查情况见表l。

    表1 266颗下颌磨牙检查情况(例)

    术前“X线”显示欲保留牙根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l/2,无明显根尖周病变,或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能够消除病变。

    1.2 根管治疗与牙齿半切术 对欲保留牙根者均行常规根管治疗,有牙周病变的牙根进行必要的牙周治疗,根管充填完善后2-3日切除病变牙根,如遇有根充后反应性疼痛的病例,可在疼痛缓解后再实施牙齿半切术。牙齿半切术是在局麻下用一细长金刚砂钻从根分歧处切割,分割髓室,截断并拔除病变牙根,修整断面,消除任何残余牙根悬突,观察保留的牙根确实封闭完好,干棉球压迫止血,常规医嘱,一周后铸造桩核恢复,并做临时牙冠粘结固定。做临时冠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保留的牙根过长及向缺牙区发生倾斜,在制作时一定受注意降低咬合。观察2-3个月,待拔牙创愈合良好,牙根无叩痛、X线显示无病变,牙周状况稳定后,再行最后的固定修复。

    1.3 修复设计 根据牙根保留情况以及邻牙、对颌牙状况,选择两类不同的修复方式,标准如下:(1)单端固定桥,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单基牙单端固定桥。即仅利用残留牙根恢复半切拨牙所致的半个牙缺隙,类似我们常见的单冠。用于缺牙间隙较小,余留牙根稳固,冠根比大于l:1,对颔牙活动义齿,咬合力较小者。②双基牙单端同定桥。用于半切牙邻牙也需耍冠修复者;利用残留牙根与邻牙形成联冠共同恢复牙齿半切术后所留的半个牙缺隙。如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与第一磨牙的联冠、第一磨牙近中根与第二前磨牙的联冠、第一磨牙远中根与第二磨牙的联冠。(2)双端固定桥,排除以上情况者选用该形式修复。最终修复体构成见表2。

    表2266颗修复体构成

    1.4 疗效评价 所有病例均经过5年随访治疗后患者无疼痛等不适感觉,能较好的行使咀嚼功能;牙龈无红肿;义齿无松动,以下标准的为成功,否则为失败:(1)X线片显示牙槽骨无明显吸收;(2)根尖无叫病变叩诊阴性;(3)修复体固化良好,无牙周袋形成。

    2 结果 经过5年随访,结果见表3。失败原因分布见表4。

    表3 266颗修复体5年随访结果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分析,各组疗效无明显的统汁学差异(P>0.05)。

    表4 失败原因(颗)

    3 讨论

    下颌第一磨牙通常在6岁时萌发,故又称六龄牙,因萌出时间早,更容易发生龋坏等病变。不治疗或治疗不当均可导致牙齿损坏而拔除,牙齿的缺失会直接导致牙槽骨的吸收,而且缺失牙时间越长,牙槽骨吸收越多,这样会给将来的修复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年龄不大的患者。如何最大限度保留牙体组织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采用半切术技术,保留了磨牙的部分压根,从而保留了牙周膜内感觉痛觉和牙合力的本体感受器,其将牙合力广泛地分散于支持组织内,维持了牙齿牙槽嵴的健康与丰满,为将来修复治疗提供了更好的固位和支持[1]牙齿半切除术是种临床常用的保存患牙方法,术后结合恰当的修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患牙,恢复功能[2]。

    本文中所采用双端固定桥的修复形式的病例,占所有修复形式的大部分,同时也取得了最高的5年成功率。这表明双端定桥的修复形式能够较好的修复缺失牙,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是较为理想的修复形式。在半切牙的单冠即单基牙单端固定桥修复中,虽然可以选择减径、降等 措施降低牙齿受力,但是由于单个牙根造成负荷能力下降,单端桥固有的牙根受力不均,使得修复体成功率相对降低,长期效果不确定[3]。有研究利用有限元的方法比较了3种修复形式后的牙体应力值,研究表明,在各种载荷下,采用双端固定桥修复后的牙体应力,要小于单基牙单端固定桥与双基牙单端同定桥,单基牙单端固定桥的牙体应力均要大于另外两种修复形式[4],这些结果表明,单基牙单端固定桥与双基牙单端固定桥两种修复形式,对于咬合力的承载与合理分布仍有不足。然而,本文单基牙单端固定桥与双基牙单端固定桥的5年成功率接近,虽然略低于双端固定桥,甚至在部分失败病例中出现保留牙根的牙槽骨吸收增多,但3种修复方式的疗效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尽管牙齿半切术辅以固定修复是较好的保存修复方式,但在本文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失败病例,失败多由牙周炎引起,常见于牙槽骨的吸收,特别是单基牙单端固定桥修复时牙槽骨的楔形吸收。引发牙周炎的主要原因包括:(1)患者自身口腔卫生维护不够;(2)修复时调 不当,侧向力过大;(3)冠恢复形态时没有减径;(4)冠边缘悬突致局部龈炎诱发牙周炎;(5)桥体外形不佳,导致食物嵌塞。继发龋与根尖周炎多因冠桥制作不当所致,如冠边缘不密合,修复体固位不良出现松动等。综上所述,单端固定桥是较为保守的修复方法,在实际临床操作中体现了保存的理念,但是选择这两种修复形式时要严格控制适应证,尽量选择双端固定桥修复。结合以前的研究[5],我们认为,治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确保质量,特别是治疗完成后要对患者进行牙周维护宣教,定期复诊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KURTZMAN G M,SIL VERSTEIN L H, SHATZ P C, Hemisection as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vertically fractured molar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