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腹泻病120例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87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枯草杆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味利湿散,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慢性腹泻; 七味利湿散; 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72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38-01
小儿慢性腹泻是小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临床上多是因为急性或者迁延性腹泻治疗不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蛋花样或者稀水样大便,伴有营养不良,腹痛、烦躁等症状,严重影响小儿体格和智力的发育[1],是导致小儿腹泻致死的主要原因。单纯的西药治疗疗效欠佳,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3个月~4岁之间,平均1.3±0.8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5个月~3岁之间,平均1.5±0.7岁,(两组患儿感染性腹泻病因构成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病因比较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必要时应用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对照组患者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12个月以内每次0.5~1g,1~2岁,每次1~2g,>2岁,每次2~3g,每天3次,开水冲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味利湿散,12个月以内,每次0.5~1g,1~2岁每次1~1.5g,>2岁每次1.5~3g,连续治疗7d[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 按照194年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显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每次1~2次;有效:大便次数减少、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无效:大便及分水为改变,症状加重[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3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多是急性腹泻治疗不当所引起,滥用抗生素导致肠内治病微生物紊乱,肠粘膜损害并出现肠功能紊乱,少数婴幼儿患急性感染后与营养状态差和治疗不彻底有关,营养不良对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肠道下部细菌容易上移,繁殖分解食物,以致腹泻迁延不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小儿慢性腹泻属于泄泻畴[4],小儿体质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脏腑娇嫩,运化功能失调失调,临床是治疗以扶正祛邪、健脾渗湿为原则,七味利湿散主要由泽泻、茯苓、白术、滑石、桂枝、朱砂组成,全方共用有温阳化气、利湿止泻的作用,泽泻、茯苓性味甘淡、平和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之功效,泽泻利水渗湿直达膀胱,白术具有健脾补气运化水湿,桂枝可以辛温助阳[5],解大阳之表助膀胱气化,两药合用行水湿之邪,朱砂可增强茯苓清心安神作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能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力,稳定胃肠道屏障,同时在体内产生抗生素拮抗致病菌。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标本兼治、优势互补的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7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