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61875
针刺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程学红
第1页

    参见附件(2460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患者均取百会、曲池、合谷、太冲等为主穴,加以辨证配穴治疗;隔天一次,十次为两个疗程,共一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有效率为88.10%,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高血压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06-01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是最常见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高血压治疗除平稳的降压、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外仍包括减轻患者头痛及眩晕等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尤其针灸的治疗优势逐渐得到体现。本研究拟对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及西药结合针灸治疗的疗效,进一步指导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84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者,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所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确诊,选取符合诊断标准中的2级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排除标准:(1)年龄在30-65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继发性高血压;(3)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4)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15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年,最多3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针刺治疗。取穴:百会、曲池、合谷、太冲等为主穴,加以辨证配穴治疗。针刺方法:穴位及针具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进入穴位0.5-1.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其间每10min行针1次;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对照组:西药治疗。对照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1(商品名:施慧达),每日6:00口服。

    1.2.3 统计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用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比较用非参数两样本率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2.4 疗效标准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高血压病的新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3]:降压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对比

    2.1.1 患者性别基线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性别基线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1.2 患者年龄基线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年龄基线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1.3 患者病程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程基线比较

    两组患者病程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1 高血压病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均得到了改善,如表4所示,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有效率达95.2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对高血压患者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但针灸治疗组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

    2.2.2 高血压病治疗前后血压疗效比较,见表5。

    表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疗效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得到了改善,如表5所示,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有效率为88.10%,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两组的降压水平无差异。

    3 讨论 高血压病多属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病的范畴。一般认为本病主要病位在于肝、肾、心,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风、火、痰、瘀,是虚实相兼的疾病。其主要病机为痰浊、血瘀互结,一般早期(尤其是青中年患者)以肝经风阳偏亢为主,亢阳销烁阴液,继而阳亢兼阴虚,又可发展为阴虚为主,若进一步发展,影响其它脏腑,致脏腑功能虚损,络脉损伤,变证丛生,可兼见肝肾不足、水不涵木、阴损及阳,至阴阳两虚甚则以阳虚为主。

    随着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6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