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临床研究探讨
第1页 |
参见附件(278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斑块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500例老年患者,按照是否有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对所有患者行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与上述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升高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是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 动脉硬化 斑块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25-01
颈动脉硬化斑块是临床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对引发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因素做了很多研究,发现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各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都是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病理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糖尿病作为一个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因素日益受到重视。我们采用和糖尿病相关的一些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和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500例,男性313例,女性187例,年龄从61岁至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7.3±15.2岁。其中糖尿病患者214例,非糖尿病患者286例。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检查,分析测得数据。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仪器为美国产ALT-HD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安排受检者处仰卧位,采用标准纵、横切面扫描及连续扫描法对总动脉近、中、远端进行扫描。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解剖形态、内膜-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等。
1.2.2 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测。
1.3 诊断标准
1.3.1 颈动脉硬化斑块诊断标准 在颈动脉腔内,纵断面扫描和横断面扫描均观察到突出于内膜的多发或多单发性病变,测量病变表面纤维帽到血管壁外膜前缘的垂直距离,若该距离大于1.5mm,则可判定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
1.3.2 糖尿病诊断标准 2次空腹血糖检测值均大于或等于7.0mmol/L,则判定为糖尿病。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变量间用单因素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21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01例检出了颈动脉硬化斑块占比为:47.19%。286例非糖尿病患者检出了89例颈动脉硬化斑块,占比为:31.11%。两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糖尿病和颈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血糖升高、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升高均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颈动脉是脑部血供的主要通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和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200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对糖尿病患者和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并宣布,大约有88%的糖尿病患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他们的超声心动图显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征象,且认为,在糖尿病阶段,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Abu-lebden等对44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4年的临床观察发现,空腹血糖升高是诱发冠心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Reinhold等通过研究发现,冠心病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加而增加,显然糖尿病患者的糖毒性对其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及血糖代谢异常都会对微血管壁及内膜造成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则导致动脉粥祥硬化斑块的形成。糖尿病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斑块,致使其并发脑梗死的概率大大上升,因此,临床对于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8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