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6198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2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郝红燕 刘晓岗 赵艳琴
第1页

    参见附件(2754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艾灸、中药灌肠合并静脉滴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上18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采用静脉滴注、艾灸合并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单纯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值得推广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灌肠

    [中图分类号] R711.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56-02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该病病情顽固,若不及时彻底的治疗,患者将长期生活在痛苦中。我院于2009年7月-2011年4月采用静脉滴注、穴位艾灸合并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26例,并于单纯静脉滴注治疗59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9年7月-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8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32.7岁。病程最长为2年,最短为5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采用静脉滴注、艾灸合并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单纯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临床表现:低热疲乏、下腹隐痛、白带增多、附件增粗、压痛、性交痛、盆腔有炎性包块、日久不愈,腰骶酸痛,月经失调,根据以上症状及体征同时有急性盆腔炎病史的患者。(2)辅助检查:B型超声检查提示炎性侵润、水肿、粘连、包裹性积液、坏死积脓等。血常规检查有轻度升高。

    1.3 排除标准 孕妇或拟怀孕妇女,哺乳期妇女;对于头孢类药物过敏者;患有其他疾病合并用药者;临床中不配合者。

    1.4 药物准备 (1)中药灌肠液:黄柏30g,败酱草30g,苍术20g,苦参20g,龙胆草15g,蒲公英20g,泽泻10g,连翘20g,牛膝15g,三棱10g,莪术10g,水煎取液100ml,药液温度39℃-41℃。(2)头孢哌酮钠:1.0g,石家庄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替硝唑:100ml∶0.4g,石家庄四药生产。

    1.5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予头孢哌酮钠3.0g+替硝唑静脉滴注。治疗组病人运用统一的中药灌肠液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便,以利药液的保留,灌肠治疗每日上午进行,1次/d,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后开始第2疗程),患者运用16号肛管,插入10cm后边插管边放液,直至插至30cm,灌肠完毕患者采用仰卧中凹位2h,头部抬高20°,膝部抬高35°-40°,同时运用隔姜灸在腹部进行艾灸30min,以使药物顺利布达肠腔而利于药物的吸收。中药最好保持4h。

    艾灸取穴:气海、中极、归来、大肠俞、次髎。每次取2-3穴。操作用传统法隔姜灸,每穴最少3柱。

    1.6 疗效评价方法 在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痊愈:自觉症状和体征消失,妇科检查附件无增厚、压痛及包块,B超提示盆腔正常,血常规检查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妇科检查附件增厚明显减轻,无压痛或附件包块明显缩小,B超提示附件增厚减轻或包块减小1cm以上,血常规检查正常; 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妇科检查附件增厚明显,B超检查附件增厚减轻或包块减小1cm以下、血常规检查结果同治疗前。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见表1)。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疗效评价表

    两组痊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6.61%,χ2=8.32,P <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 治疗后主要症状、妇检、辅助检查改善比较 (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妇检、辅助检查改善比表

    对下腹腰部酸痛下坠的改善,治疗组100%,对照组88.14%,χ2=15.55,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带下增多的改善,治疗组100%,对照组89.83%,χ2=14.43,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的改善,治疗组99.04%,对照组90.91%,χ2=5.7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低热疲乏的改善,治疗组100%,对照组88.72%,χ2=12.8,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血常规的改善,治疗组100%,对照组88.24%,χ2=9.77,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盆腔积液的改善,治疗组100%,对照组88.24%,χ2=10.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相当。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原体通常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主要包括来自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和从外生殖器上行感染的菌群。现代医学对于致病菌的治疗主要以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为主。但临床中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反复用抗生素治疗后对抗生素已不敏感,而且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大,病人也难以接受。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易发生盆腔粘连,从而使不孕、宫外孕发生率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临床中将中西医结合,在利用抗生素的同时配合中药 灌肠及艾灸,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从解剖分析,盆腔与肠道仅隔一膜,通过中药灌肠,使药物接近病灶,直接被肠黏膜所吸收能很快发生作用。既能改善局部疼痛与整体症状,而且通过活血化瘀作用机体吸收,可使增粗、增厚的附件组织粘连消失,包块减少。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穴位艾灸,使病变部位血循环加快,代谢增强,通透性增强,代谢废物排泄加快,使药物治疗过程中将药物发挥出最好的疗效。通过物理变化达到增强机体抵抗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