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1)
[摘要]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由细菌、病毒、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长期以来危害人民群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其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成人劳动力大量损失的因素,还给国家和患者都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已成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治疗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54-01
1 流行病学现状 感染性腹泻以高发病率和流行广泛为特点,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其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全世界每年腹泻发病次数至少是50亿例次,特别在婴幼儿不仅发病率甚高,而且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据WHO报告的1992-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3.2次/人年,尽管死亡率从1954-1979年的13.6%下降到1992-2000年的4.9%,每年仍然有250万儿童死亡[1]。《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披露,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导致儿童死亡达156.6万人,占死亡人数的15.2%,居死因第三位[2]。
在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2005年全国法定报告的全部传染病中腹泻病例共计1042181例,占全部传染病的22.49%[3],2006-2007年我国感染性腹泻报告年均发病率为56.69/10万。我国各地从1988年起陆续开展腹泻病防治现状的入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全国约有8.36亿人次发病,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2.09亿人次,全国平均发病率0.70次/人年,死亡率约为0.15%[4]。
2 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有细菌、病毒、原虫等,已知的主要病原体有:①细菌,多种肠道细菌可通过繁殖或毒素造成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有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艾希菌、梭状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耶尔森菌等引起[5]。痢疾、沙门菌肠炎和霍乱在细菌感染性腹泻中依然占据主要位置,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发生10余种新的细菌性病原体,使这一古老的领域更加复杂。②病毒,目前,病毒已成为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因。美国报道每年有轮状病毒腹泻的年幼患儿350万例,病毒性腹泻占全部感染性腹泻的30%-40%,已明显高于已证实的细菌和寄生虫病例。感染性非细菌性腹泻已成为美国仅次于普通感冒的第二位疾病[6]。自1972年发现诺瓦克病毒后,已相继发现和确立引起腹泻的病毒有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腺病毒科(肠腺病毒)、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和扎幌样病毒)、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科的成员。③寄生虫性腹泻现已知能引起寄生虫性腹泻的寄生虫有50余种[7],主要有以下类型:引起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有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人体球虫、人毛滴虫、棘头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血吸虫等;引起腹泻为次要症状的寄生虫有蛔虫、菲律宾毛细线虫和绦虫等;引起腹泻为偶然症状的寄生虫有弓形虫、布氏姜片虫、异形科吸虫和棘口科吸虫等;重度感染时引起腹泻的寄生虫有鞭虫、钩虫、蝇蛆和螨虫等;腹泻由肠外寄生虫病引起者有恶性疟(胃肠型)、黑热病和锥虫病等。,包括溶组织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④真菌:包括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目前,病毒已成为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因。美国报道每年有轮状病毒腹泻的年幼患儿350万例,病毒性腹泻占全部感染性腹泻的30%-40%,已明显高于已证实的细菌和原虫病例[8]。
3 感染性腹泻特点 (1)地区分布:本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以气温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战乱、动荡、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病率为高。在全球范围内,非洲国家的发病率最高,亚洲次之,而欧美发病率最低。但不同病原的地区分布可有差异。(2)本病与季节分布有关,其常年均有散发,细菌性腹泻以夏秋季为高,病毒性腹泻则以秋冬季节为高。由于各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发病高峰有所不同。(3)人群分布,本病发病无种族、性别的差异,与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卫生习惯和个体抵抗力有关。国内外腹泻调查结果表明,腹泻病均以婴幼儿为主[9-12]。不同病原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好发人群和年龄可有不同,如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当中,引起腹泻的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好发于集体食堂的食物型感染性腹泻当中等。
4 爆发疫情特征 感染性腹泻一般为散发病例,局部亦可有暴发疫情发生,爆发类型可有水型、食物型、和生活接触型等。近年来,我国各地报告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较多[13],多数有水型传播引起,其次为食物型和生活接触引起。资料还表明,我国腹泻暴发疫情发生地点以学校为多[14]。
5 治疗 针对腹泻类型,治疗有所侧重。分泌性腹泻以补液疗法为主,病因治疗为辅。另一类是侵袭性腹泻,其除补液外,尚需积极进行病因治疗[15],病毒性腹泻大多为自限性,对小儿衰弱者应注意纠正脱水。目前,在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方面进展缓慢,细菌性腹泻主要进展表现在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另外较为突出的进展是蒙脱石制剂的推广应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腹泻、分泌性腹泻以及霍乱除外的渗出性腹泻,尤其在治疗儿童常见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急性侵袭性腹泻,原则上首先应进行抗菌治疗,一般在清除细菌后肠道功能可以自然恢复,但若抗菌治疗3天以上,腹泻持续,则可使用蒙脱石制剂止泻,并保护受损的肠黏膜[16]。
6 预防控制措施 (1)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2)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3)免疫接种:本组传染病病原体种类多,尚没有理想的免疫制品。(4)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5)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6)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治疗。在医院产科的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现病毒性腹泻,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等时,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
参考文献
[1] Kosek M,Bem C,Guerrant RL.The global burden of diarrhoeal diseases,as estimated from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2and 2000[J].Bull World HealthOrgan,2003,81(3):197-204.
[2] 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shaping the future[R].Geneva,2003:11-12.
[3] 魏承毓.我国感染性腹泻的基本状况与防控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1-4.
[4] 于卫力.全国部分地区腹泻病防治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10(5):260-267., http://www.100md.com(崔秀荣 陈长红)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治疗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54-01
1 流行病学现状 感染性腹泻以高发病率和流行广泛为特点,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其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全世界每年腹泻发病次数至少是50亿例次,特别在婴幼儿不仅发病率甚高,而且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据WHO报告的1992-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3.2次/人年,尽管死亡率从1954-1979年的13.6%下降到1992-2000年的4.9%,每年仍然有250万儿童死亡[1]。《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披露,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导致儿童死亡达156.6万人,占死亡人数的15.2%,居死因第三位[2]。
在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2005年全国法定报告的全部传染病中腹泻病例共计1042181例,占全部传染病的22.49%[3],2006-2007年我国感染性腹泻报告年均发病率为56.69/10万。我国各地从1988年起陆续开展腹泻病防治现状的入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全国约有8.36亿人次发病,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2.09亿人次,全国平均发病率0.70次/人年,死亡率约为0.15%[4]。
2 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有细菌、病毒、原虫等,已知的主要病原体有:①细菌,多种肠道细菌可通过繁殖或毒素造成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有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艾希菌、梭状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耶尔森菌等引起[5]。痢疾、沙门菌肠炎和霍乱在细菌感染性腹泻中依然占据主要位置,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发生10余种新的细菌性病原体,使这一古老的领域更加复杂。②病毒,目前,病毒已成为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因。美国报道每年有轮状病毒腹泻的年幼患儿350万例,病毒性腹泻占全部感染性腹泻的30%-40%,已明显高于已证实的细菌和寄生虫病例。感染性非细菌性腹泻已成为美国仅次于普通感冒的第二位疾病[6]。自1972年发现诺瓦克病毒后,已相继发现和确立引起腹泻的病毒有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腺病毒科(肠腺病毒)、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和扎幌样病毒)、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科的成员。③寄生虫性腹泻现已知能引起寄生虫性腹泻的寄生虫有50余种[7],主要有以下类型:引起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有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人体球虫、人毛滴虫、棘头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血吸虫等;引起腹泻为次要症状的寄生虫有蛔虫、菲律宾毛细线虫和绦虫等;引起腹泻为偶然症状的寄生虫有弓形虫、布氏姜片虫、异形科吸虫和棘口科吸虫等;重度感染时引起腹泻的寄生虫有鞭虫、钩虫、蝇蛆和螨虫等;腹泻由肠外寄生虫病引起者有恶性疟(胃肠型)、黑热病和锥虫病等。,包括溶组织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④真菌:包括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目前,病毒已成为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因。美国报道每年有轮状病毒腹泻的年幼患儿350万例,病毒性腹泻占全部感染性腹泻的30%-40%,已明显高于已证实的细菌和原虫病例[8]。
3 感染性腹泻特点 (1)地区分布:本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以气温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战乱、动荡、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病率为高。在全球范围内,非洲国家的发病率最高,亚洲次之,而欧美发病率最低。但不同病原的地区分布可有差异。(2)本病与季节分布有关,其常年均有散发,细菌性腹泻以夏秋季为高,病毒性腹泻则以秋冬季节为高。由于各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发病高峰有所不同。(3)人群分布,本病发病无种族、性别的差异,与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卫生习惯和个体抵抗力有关。国内外腹泻调查结果表明,腹泻病均以婴幼儿为主[9-12]。不同病原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好发人群和年龄可有不同,如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当中,引起腹泻的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好发于集体食堂的食物型感染性腹泻当中等。
4 爆发疫情特征 感染性腹泻一般为散发病例,局部亦可有暴发疫情发生,爆发类型可有水型、食物型、和生活接触型等。近年来,我国各地报告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较多[13],多数有水型传播引起,其次为食物型和生活接触引起。资料还表明,我国腹泻暴发疫情发生地点以学校为多[14]。
5 治疗 针对腹泻类型,治疗有所侧重。分泌性腹泻以补液疗法为主,病因治疗为辅。另一类是侵袭性腹泻,其除补液外,尚需积极进行病因治疗[15],病毒性腹泻大多为自限性,对小儿衰弱者应注意纠正脱水。目前,在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方面进展缓慢,细菌性腹泻主要进展表现在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另外较为突出的进展是蒙脱石制剂的推广应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腹泻、分泌性腹泻以及霍乱除外的渗出性腹泻,尤其在治疗儿童常见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急性侵袭性腹泻,原则上首先应进行抗菌治疗,一般在清除细菌后肠道功能可以自然恢复,但若抗菌治疗3天以上,腹泻持续,则可使用蒙脱石制剂止泻,并保护受损的肠黏膜[16]。
6 预防控制措施 (1)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2)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3)免疫接种:本组传染病病原体种类多,尚没有理想的免疫制品。(4)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5)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6)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治疗。在医院产科的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现病毒性腹泻,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等时,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
参考文献
[1] Kosek M,Bem C,Guerrant RL.The global burden of diarrhoeal diseases,as estimated from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2and 2000[J].Bull World HealthOrgan,2003,81(3):197-204.
[2] 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shaping the future[R].Geneva,2003:11-12.
[3] 魏承毓.我国感染性腹泻的基本状况与防控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1-4.
[4] 于卫力.全国部分地区腹泻病防治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10(5):260-267., http://www.100md.com(崔秀荣 陈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