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57780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崔庆日 张辉 郑光波
第1页

    参见附件(4359KB,3页)。

     1.2.2 血清内脂素和血糖的检测 选用上海森雄公司提供的内脂素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内脂素的检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由芬兰雷勃MK3型酶联免疫检测仪进行全自动分析。血糖测定采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1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浓度水平为(7.129±1.017)ng/ml,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浓度水平为(3.923±0.665)ng/ml,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浓度水平为(4.352±0.671)ng/ml,健康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浓度水平为(2.283±0.576)ng/ml(见表1)。

    表1各组之间临床资料比较(X±s)

    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见表2),按a=0.05水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

    表2各组间SNK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血清内脂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之间总体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任两组间总体均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内脂素是内脏脂肪相比分泌的一种脂肪相比因子[4],人体内脂素由473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52000,该分子缺乏经典的分泌性蛋白信号肽序列,在免疫方面有促成B细胞成熟、抗凋亡作用。内脂素具有类胰岛素活性,可以模拟胰岛素作用,刺激肌肉和脂肪细胞的糖转运,抑制肝糖输出,降低血糖[5],其合成和分泌受一些能够改变胰岛素敏感性的激素调节,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Sandeep等[6]研究发现,T2DM患者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受试对象。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升高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⑴内脂素是一种内脏脂肪因子,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中高表达,而且内脂素还能够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以及促进葡萄糖转运及脂肪生成,从而促进脂肪的积聚,导致肥胖。相应报道见于孙宏等[7]的流行病学调查。⑵内脂素具有胰岛模拟作用,通过结合胰岛素受体来激活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导致降血糖效应。⑶脂肪组织不仅储存脂肪,而且能够合成和分泌多种脂肪因子以调节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脂肪的过度积聚也可以改变其分泌的一些因子,这些因子之间的合成与分泌可能会互相影响。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内脂素与缺氧、易损斑块、内皮功能紊乱、炎症、血管增生等冠心病,尤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相关。内脂素基因的表达受缺氧诱导因子-1(HIF-1a)调节,缺氧时内脂素表达增加[8]。免疫组化方法表明内脂素主要发布于脂质丰富的巨噬细胞。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破裂斑块局部表现出更显著的内脂素免疫染色[9];提示不稳定血管损伤时内脂素表达是增加的。内脂素能够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从而诱导白细胞在内皮细胞和主动脉内皮的粘附,与内皮功能紊乱有关。内脂素可能作为一种前炎性因子参与多种血管炎症过程。内脂素具有诱导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潜在活性,可能参与血管生成紊乱。内脂素能显著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MMP3的基因表达及蛋白产生[10],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h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途径来完成的[11]。

    Fukuhara等[1]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临床研究较少。在本研究中,四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为(7.129±1.017)ng/ml,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为(3.923±0.665)ng/ml,2型糖尿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为(4.352±0.671)ng/ml,健康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为(2.283±0.576)ng/ml;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冠心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及2型糖尿病组分别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有较高的表达,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冠心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又有升高趋势。

    本研究结果证实血清内脂素是一个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本研究结果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较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及血清内脂素在相关疾病中的生物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Fukuhara A,Matsuda M,Nishizawa M,et al.Visfatin:a protein secreted by visceral fat that mimics the effects of insulin[J].Science,2005,307(5708):426-430.

    [2] Chen MP,Chung FM,Chang DM,et al.Elevated plasma level of visfatin pre-B-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295-299.

    [3] 秦宇,吕田,于红玖.内脂素与冠心病[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9,36(5):260-263.

    [4] Hug C,Lodish HF.Visfatin:a new adipokine[J].Science,2005,307(3):366-367.

    [5] Dogru T,Sonmez A,Tasci I,et al.Plasma visfatin levels in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nd untreated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Diabetes ResClin Pract,2007,76(1):24-2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5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