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早产的相关因素探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451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源性早产的相关病发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医源性早产患者120例,就其早产的相关因素与足月妊娠正常分娩的120例孕产妇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结果 观察组120例中,宫内窘迫10例,占8.3%;羊水因素9例,占7.5%;生长受限12例,占10%;多胎5例,占4.2%。对照组120中,宫内窘迫3例,占2.5%;羊水因素5例,占4.2%;生长受限3例,占2.5%;多胎2例,占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不良孕产史及合并糖尿病史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外,其它各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需加强产前检查的力度,加强安全妊娠教育,及时发现和采用有效措施正确预防和处理,达到降低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提高母婴的生命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医源性; 早产; 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1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早产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为5%-15%,是主要导致围生儿死亡的因素之一,医源性早产是指有医学指征需行早产分娩者,为一些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继续妊娠会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及时对妊娠进行终止并行医疗干预,是临床处理医源性早产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医源性早产患者120例,就其早产的相关因素与足月妊娠的正常分娩的12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年龄21-44岁,平均28.3岁,37例>30岁,83例<30岁。初产妇95例,经产妇25例,孕周24-36周,120例孕妇共分娩130名新生儿。选择同地区、同期正常足月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43岁,平均27.6岁,40例>30岁,80例<30岁,初产妇89例,经产妇31例,孕周37-41周,共分娩122名新生儿。
1.2 方法 诊断和治疗依据临床常规标准及参考文献进行,患者均按辅助检查指标、临床症状等多疾病的临床常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产妇的诊断资料、常规资料、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胎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观察组120例中,宫内窘迫10例,占8.3%;羊水因素9例,占7.5%;生长受限12例,占10%;多胎5例,占4.2%。对照组120中,宫内窘迫3例,占2.5%;羊水因素5例,占4.2%;生长受限3例,占2.5%;多胎2例,占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胎儿各种常见早产高危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孕产妇各种常见并发症 观察组产前检查74例,占61.7%;胎盘因素25例,占20.8%,子痫22例,占18.3%;妊高征27例,占22.5%;胆汁淤积症15例,占12.5%;合并糖尿病11例,占9.17%;合并心脏病5例,占4.17%;不良孕产史15例,占12.5%。对照组产前检查118例,占98.3%;胎盘因素13例,占10.8%,子痫12例,占10%;妊高征3例,占2.5%;胆汁淤积症1例,占0.8%;合并糖尿病12例,占10%;合并心脏病3例,占2.5%;不良孕产史15例,占12.5%。两组除不良孕产史及合并糖尿病史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外,其它各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孕产妇各种常见早产因素及高危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妊娠不足257天或在37周以下的分娩者为早产。医源性早产在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一些国家早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2]。医源性早产又称干预性早产,属异常分娩,是围产儿致残、致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故临床上对医源性早产进行分析研究,对降低其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早产病例中大部分尚不清楚其确切原因,通常认为除产妇体重、年龄、身高等本身情况外,还包括感染、生育史、产科并发症及心理、环境、社会等因素相关,医源性早产的诊断过程中,医生的经验是关键环节,产科医生正确认识和及时判断早产原因对控制医源性早产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妊娠28-34周为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发生时间,通常采取阴道诱导分娩的方式处理妊娠26-28周的医源性早产,采取选择性剖宫产处理妊娠28-34周的医源性早产。在妊娠34周以后,对两组分娩方式均可考虑实施。对早产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是预防早产的关键。
分析医源性早产病因学因素,均显示包括产科学或内科学,同时有多种因素同时并存的现象,本次研究资料显示,子痫、胎盘、妊高征、胆汁淤积、合并心脏病等因素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