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结论 做好动脉瘤栓塞术病人术后护理是促进病人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40-70岁。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方法为开颅行血管夹闭术。近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反应轻、病人痛苦小、感染机会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并发症仍不可忽视。现将我科临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2003-2011年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36-74岁。本组病例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为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6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本组均经皮股动脉穿刺,微导管沿导丝送入颈内动脉,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然后经微导管将弹簧圈送人动脉瘤腔进行栓塞。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术后绝对卧床2d,限制体力活动3-4周,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术后4h可以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
2.2 病情观察 术后应给予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每30min观察并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1次,注意血压波动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癞痈发作、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注意语言功能,肢体运动情况,记录24h出入量。
, 百拇医药
2.3 心理护理与术后指导 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特点,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多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栓塞治疗的过程及配合要点,告诉其术后注意事项及良好的转归,并列举身边同类手术成功的实例,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及不安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穿刺点均为股动脉,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后予以沙袋压迫8h,严密观察穿刺肢足动脉搏动情况及下肢温度、颜色和末梢血运情况,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及血肿、青紫、瘀斑形成。创口敷料情况。穿刺侧肢体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可平行移动,但避免屈曲12h,为防止患者睡眠中乱动可用约束带制动。去除沙袋后,查看包扎处松紧情况(应可插入2-3指,同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远端皮肤温度、颜色、感觉及有无出血、渗血等)。有无偏瘫、失语症状,一旦出现偏瘫、失语应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应定时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进行床上肢体被动活动。
2.5 并发症的护理
, 百拇医药
2.5.1 脑血管痉挛 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动脉瘤破裂的4-14d是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高峰期[1],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长、机械的刺激而诱发、表现为肢体麻木、瘫痪、头痛加重、颈项强直加重、神经系统症状恶化、低热、脱水。护理病人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激动和紧张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应该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为防脑血管痉挛,临床上常用钙离子阻滞剂尼莫地平。静滴尼莫地平时滴速一定要慢,2-4mL/h,并观察血压变化,当血压明显降低时,应适当减量或停药。
2.5.2 脑梗死 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可能为导引导管和微导管之间滴注不畅,栓塞过程中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进入载瘤动脉,长时间的血管内操作,支架的置入或全身抗凝不足等[2]。表现为术后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神志不清等。术后应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经常与患者交流,嘱其回答简单问题或活动肢体,以便及早发现病情进行处理。
, 百拇医药
2.5.3 动脉瘤再破裂 动脉瘤再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术的严重并发症。多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引起的[3]。病人可突然出现精神紧张、痛苦表情、躁动、剧烈头痛、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急查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护理工作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术后当天每15-30min巡视病人1次,认真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呼吸的改变。对清醒病人,指导其绝对卧床48-72h,48h内勿剧烈晃动头部,保持情绪稳定及大便通畅。低流量持续氧气吸人,氧流量为2L/min,持续心电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分秒必争,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2.6 降压药物的护理
2.6.1 尼莫地平 是新一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患者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早期使用可有效扩张脑血管。使用中应注意:(1)避光保存:输注时使用专配注射器和连接管或避光输液器和注射管;(2)输液方式:选择与GS或NS经三通阀持续静脉注射泵输入,以维持有效、恒定的血药浓度,利于发挥药效。切忌直接静脉注射,以免对血管强烈刺激引起注射部位剧痛;(3)观察血压变化:有无面色潮红、心悸等反应,血压低于预定血压时先减量或暂停。
, 百拇医药
2.6.2 硝普钠 为速效和短时间的强力血管扩张药,给药5min可见效,血压下降后逐渐减慢滴速,停药后作用能维持2-15min,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恶心呕吐、大汗、头痛、肌肉痉挛、发热等。长期大量使用,特别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引起氰化物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低血压、皮肤呈粉红色、瞳孔散大、呼吸浅。使用中应注意,药物现用现配,滴注瓶用黑纸包裹避光,单独通道输注,避免从输液器的墨菲壶和三通临时加药。硝普钠还可致持续性低血压、反跳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心跳骤停等。
2.7 抗凝药物的护理 速避凝是一种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作用快速持久。常用济量为0.2mg皮下注射,每12h应用1次,l周后改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每次300mg,每日1次,口服3-6个月左右。抗凝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大小便颜色、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和瘀斑等。定时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3 讨论 近年来,显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可控性研制,使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越来越普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减少颅内动脉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十分重要。要求护理人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并具一定的应急和快速反应能力,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锦清,林东,沈建康等.脑血管痉挛高峰期栓塞破裂脑动脉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480-483.
[2] 刘建明,许樊,洪波等.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3):169-172.
[3] 黎艳,杜芸,庞兰英等.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203-1204., 百拇医药(朱香花)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40-70岁。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方法为开颅行血管夹闭术。近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反应轻、病人痛苦小、感染机会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并发症仍不可忽视。现将我科临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2003-2011年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36-74岁。本组病例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为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6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本组均经皮股动脉穿刺,微导管沿导丝送入颈内动脉,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然后经微导管将弹簧圈送人动脉瘤腔进行栓塞。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术后绝对卧床2d,限制体力活动3-4周,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术后4h可以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
2.2 病情观察 术后应给予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每30min观察并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1次,注意血压波动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癞痈发作、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注意语言功能,肢体运动情况,记录24h出入量。
, 百拇医药
2.3 心理护理与术后指导 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特点,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多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栓塞治疗的过程及配合要点,告诉其术后注意事项及良好的转归,并列举身边同类手术成功的实例,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及不安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穿刺点均为股动脉,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后予以沙袋压迫8h,严密观察穿刺肢足动脉搏动情况及下肢温度、颜色和末梢血运情况,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及血肿、青紫、瘀斑形成。创口敷料情况。穿刺侧肢体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可平行移动,但避免屈曲12h,为防止患者睡眠中乱动可用约束带制动。去除沙袋后,查看包扎处松紧情况(应可插入2-3指,同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远端皮肤温度、颜色、感觉及有无出血、渗血等)。有无偏瘫、失语症状,一旦出现偏瘫、失语应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应定时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进行床上肢体被动活动。
2.5 并发症的护理
, 百拇医药
2.5.1 脑血管痉挛 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动脉瘤破裂的4-14d是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高峰期[1],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长、机械的刺激而诱发、表现为肢体麻木、瘫痪、头痛加重、颈项强直加重、神经系统症状恶化、低热、脱水。护理病人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激动和紧张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应该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为防脑血管痉挛,临床上常用钙离子阻滞剂尼莫地平。静滴尼莫地平时滴速一定要慢,2-4mL/h,并观察血压变化,当血压明显降低时,应适当减量或停药。
2.5.2 脑梗死 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可能为导引导管和微导管之间滴注不畅,栓塞过程中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进入载瘤动脉,长时间的血管内操作,支架的置入或全身抗凝不足等[2]。表现为术后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神志不清等。术后应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经常与患者交流,嘱其回答简单问题或活动肢体,以便及早发现病情进行处理。
, 百拇医药
2.5.3 动脉瘤再破裂 动脉瘤再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术的严重并发症。多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引起的[3]。病人可突然出现精神紧张、痛苦表情、躁动、剧烈头痛、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急查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护理工作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术后当天每15-30min巡视病人1次,认真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呼吸的改变。对清醒病人,指导其绝对卧床48-72h,48h内勿剧烈晃动头部,保持情绪稳定及大便通畅。低流量持续氧气吸人,氧流量为2L/min,持续心电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分秒必争,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2.6 降压药物的护理
2.6.1 尼莫地平 是新一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患者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早期使用可有效扩张脑血管。使用中应注意:(1)避光保存:输注时使用专配注射器和连接管或避光输液器和注射管;(2)输液方式:选择与GS或NS经三通阀持续静脉注射泵输入,以维持有效、恒定的血药浓度,利于发挥药效。切忌直接静脉注射,以免对血管强烈刺激引起注射部位剧痛;(3)观察血压变化:有无面色潮红、心悸等反应,血压低于预定血压时先减量或暂停。
, 百拇医药
2.6.2 硝普钠 为速效和短时间的强力血管扩张药,给药5min可见效,血压下降后逐渐减慢滴速,停药后作用能维持2-15min,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恶心呕吐、大汗、头痛、肌肉痉挛、发热等。长期大量使用,特别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引起氰化物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低血压、皮肤呈粉红色、瞳孔散大、呼吸浅。使用中应注意,药物现用现配,滴注瓶用黑纸包裹避光,单独通道输注,避免从输液器的墨菲壶和三通临时加药。硝普钠还可致持续性低血压、反跳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心跳骤停等。
2.7 抗凝药物的护理 速避凝是一种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作用快速持久。常用济量为0.2mg皮下注射,每12h应用1次,l周后改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每次300mg,每日1次,口服3-6个月左右。抗凝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大小便颜色、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和瘀斑等。定时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3 讨论 近年来,显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可控性研制,使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越来越普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减少颅内动脉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十分重要。要求护理人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并具一定的应急和快速反应能力,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锦清,林东,沈建康等.脑血管痉挛高峰期栓塞破裂脑动脉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480-483.
[2] 刘建明,许樊,洪波等.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3):169-172.
[3] 黎艳,杜芸,庞兰英等.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203-1204., 百拇医药(朱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