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马驹桥镇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调查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102KB,1页)。
[摘要] 目的 了解通州区马驹桥镇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资料对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马驹桥镇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65例,发病高峰为5、6月份,病例多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区,其中重症4例,死亡2例 ;主要发病年龄段为0-5岁,占91.43%。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隔离治疗,特别要及早识别重症患儿,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强晨检和消毒,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动人口; 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 R51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1]。大部分患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 。为分析流行状况,制定防控措施,现将2010年马驹桥地区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自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通州区马驹桥流管办。
1.2 方法 采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软件,对报告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0年通州区第二医院及其他医疗单位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居住于马驹桥镇的手足口病病例,共报告665例,发病率为443.33/10万,其中重症4例,死亡2例,报告死亡率为50.00%。辖区内共有32个自然村,均有病例报告。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10年3月出现首例患者,至4月中旬病例平稳上升。4月下旬至6月底病例急剧上升,7-9月疫情缓慢下降,10-12月呈散在发病,全年未发生爆发疫情(见图1)。
图1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图
2.2.2 地区分布 马驹桥镇村村有手足口病病例,发病前5位的自然村为:史村52例、周营49例、郭村46例、后银子41例、小张湾40例,共计228例,占34.29%,其他自然村合计437例,占65.71%。
2.2.3 人群分布
2.2.3.1 年龄与性别分布 发病主要年龄段为0-5岁,共608例,占91.43%,6岁以上为57例,占8.57%;男性397例,占59.70%,女性268例,占40.30%,男女性别比例为1:0.67;重症4例,均为3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0.60%,死亡2例,死亡率为0.30%(见图2)。
图2手足口病发病按年龄分布图
2.2.3.2 籍贯与人群类型分布 本地儿童发病率为31.13%,流动儿童发病率占68.87%,流动儿童患病率显著高于本地儿童(P<0.01),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发病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手足口病病例不同籍贯、职业类型、发病与就诊时间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马驹桥镇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份,其中5、6月份为发病高峰,8月份发病稍有反弹迹象;发病人数前5位自然村为马驹桥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外地人口占马驹桥地区流动人口的50%左右,发病呈聚集性,且死亡2例均为外来儿童;主要发病年龄段是0-5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可能与免疫力低有关。
通过本次调查提示:大多数患儿生活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流动人口聚集区,家长卫生保健意识较差,发病后不及时治疗(表1),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难以控制是发展为重症的主要原因。2例治疗无效死亡患儿均为发病后5天、6天到医院就诊病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0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