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探索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 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部分缝合、对口引流,彻底处理肛瘘内口。结果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具有治愈率高,患者痛苦轻,疗程短等优点。
[关键词] 复杂性; 肛瘘; 切开引流
[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高位复杂性肛瘘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是肛肠外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主要存在问题是根治率低,复发率高,常伴有肛失禁,移位,畸形狭窄,粘膜外翻等后遗症。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秉承中医传统的挂线疗法的优势,配合手术切开引流,辅佐术后换药,治疗复杂性肛瘘40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复杂性肛瘘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1岁。低位复杂性肛瘘22例,占65%。高位复杂性肛瘘10例,占25%。马蹄形肛瘘8例,占20%。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和处理是手术效果的先决条件,急性炎症应先抗感染,待炎症和局部肿后胀好转后再行手术,效果更佳。术前三天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对症使用抗生素。另外,术前清洗肛周,清洁灌肠,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达到满意效果。
1.2.2 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除,必要时将其周围的炎性疤痕组织一起切除,形成一个上宽下窄敞开的创面,不留残腔。利于创面愈合,避免瘘管再次形成,明确内口位置,处理好内口,并且彻底消除及其周围炎性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避免手术后复发。
1.2.3 手术操作 腰麻或局部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指扩肛,肛管内插入无菌纱布条由外口缓慢注入亚甲蓝稀释液,抽出肛内纱条其着色处就是内口位置;若未见着色探针自外口轻柔探入,查明瘘道走向及判断内口位置,在与“内口”位置相应的肛缘外作人造外口,引出探针,外口及人造外口行放射状扩创,刮除两者之间瘘道的坏死组织;用探针自人造外口处探入,查找准确内口位置,引出探针,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彻底处理内口,对可疑肛窦切开或灼除。搔扒清除腐肉,同时修剪切口两侧皮缘,使伤口成“V”便于创面换药和引流。如有明显出血给予结扎或缝合。
1.2.4 术式的选择 肛瘘手术方法有挂线,切开术和切除术。依据肛瘘的类型,瘘管走向及深浅来选择术式。
1.2.4.1 低位复杂性肛瘘 术切刮结合,手术时先将主管道切开,再将支管一并切开刮去官腔内坏死组织,对内口处的坏死组织及增生组织要彻底清创。有的内口以上还有管道向上延伸,无弯曲约2cm内的延伸管不必切开,只作彻底搔刮并用双氧水冲洗,保持引流通畅。
1.2.4.2 内口通过肛管直肠环以上的复杂性肛瘘 切挂结合法,手术时切开齿线以下的管道,清除感染病灶并冲洗,剪除外口增长结缔组织。齿线以上的管道及内口先刮去腔内坏死组织,然后挂橡皮筋,我院采用挂浮线法。
1.2.4.3 外口距肛门较远的高位肛瘘 开窗与切挂结合法,扩大外口,行月牙形口大底小切口,肛缘外的主管部分切开,充分搔刮坏死和感染组织,选用敏感药液冲洗,并用敏感药纱布引流,至局部无分泌物时再用宽胶布加压固定,促使粘连愈合。肛缘以上的管道,切开并挂线。
1.2.4.4 马蹄形肛瘘 分段留桥与切挂结合法,对肛缘周围管道采用部分切开中间留皮桥术式,彻底清创,双氧水冲洗,此瘘管一般在6点处。此处齿线以下可切开,齿线以上挂线。
1.2.5 术后处理 术后用抗生素1-5d, 1-2d内进食软食少渣饮食,控制大便,然后进普通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局部给予九华膏,术后每天换药,瘘道冲洗,15-30天左右撤除浮线。
2 结果 40例复杂性肛瘘治疗后,治愈39例,治愈98%。1例术中麻醉效果欠佳,内口出血较多,影响手术视野,未能准确寻找处理内口失败。疗程18-45d,无肛门狭窄和大便失禁等后遗。
3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内口位置高,主、支管道纵横交错,弯曲通连,围绕肛门半周或全周;还可重叠几层,呈潜行蜂窝状。其治疗的关键是寻找和清除内口,因症施术和术后换药是成功的关键。把保护肛门括约肌及肛门功能作为总原则。切开挂线术很好地解决了治疗与保护功能关系,挂线作为固定在病灶深部的导线具有良好的引流作用,可减轻感染。我科采用挂浮线,不需要切断肛门括约肌,同时创面较小,术后疤痕小,不仅没有肛门失禁,也没有肛门狭窄和排便不畅感,同时挂浮线可避免术后多次紧线给病人照成的恐惧和痛苦。但挂浮线也存在比通常挂线愈合时间相对延长,术后瘘道冲洗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黄乃建.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济南科技出版社,1996,7,14.
[2] 史兆歧.中国大肠肛门病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64., 百拇医药(俞进军)
[关键词] 复杂性; 肛瘘; 切开引流
[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高位复杂性肛瘘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是肛肠外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主要存在问题是根治率低,复发率高,常伴有肛失禁,移位,畸形狭窄,粘膜外翻等后遗症。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秉承中医传统的挂线疗法的优势,配合手术切开引流,辅佐术后换药,治疗复杂性肛瘘40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复杂性肛瘘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1岁。低位复杂性肛瘘22例,占65%。高位复杂性肛瘘10例,占25%。马蹄形肛瘘8例,占20%。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和处理是手术效果的先决条件,急性炎症应先抗感染,待炎症和局部肿后胀好转后再行手术,效果更佳。术前三天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对症使用抗生素。另外,术前清洗肛周,清洁灌肠,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达到满意效果。
1.2.2 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除,必要时将其周围的炎性疤痕组织一起切除,形成一个上宽下窄敞开的创面,不留残腔。利于创面愈合,避免瘘管再次形成,明确内口位置,处理好内口,并且彻底消除及其周围炎性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避免手术后复发。
1.2.3 手术操作 腰麻或局部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指扩肛,肛管内插入无菌纱布条由外口缓慢注入亚甲蓝稀释液,抽出肛内纱条其着色处就是内口位置;若未见着色探针自外口轻柔探入,查明瘘道走向及判断内口位置,在与“内口”位置相应的肛缘外作人造外口,引出探针,外口及人造外口行放射状扩创,刮除两者之间瘘道的坏死组织;用探针自人造外口处探入,查找准确内口位置,引出探针,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彻底处理内口,对可疑肛窦切开或灼除。搔扒清除腐肉,同时修剪切口两侧皮缘,使伤口成“V”便于创面换药和引流。如有明显出血给予结扎或缝合。
1.2.4 术式的选择 肛瘘手术方法有挂线,切开术和切除术。依据肛瘘的类型,瘘管走向及深浅来选择术式。
1.2.4.1 低位复杂性肛瘘 术切刮结合,手术时先将主管道切开,再将支管一并切开刮去官腔内坏死组织,对内口处的坏死组织及增生组织要彻底清创。有的内口以上还有管道向上延伸,无弯曲约2cm内的延伸管不必切开,只作彻底搔刮并用双氧水冲洗,保持引流通畅。
1.2.4.2 内口通过肛管直肠环以上的复杂性肛瘘 切挂结合法,手术时切开齿线以下的管道,清除感染病灶并冲洗,剪除外口增长结缔组织。齿线以上的管道及内口先刮去腔内坏死组织,然后挂橡皮筋,我院采用挂浮线法。
1.2.4.3 外口距肛门较远的高位肛瘘 开窗与切挂结合法,扩大外口,行月牙形口大底小切口,肛缘外的主管部分切开,充分搔刮坏死和感染组织,选用敏感药液冲洗,并用敏感药纱布引流,至局部无分泌物时再用宽胶布加压固定,促使粘连愈合。肛缘以上的管道,切开并挂线。
1.2.4.4 马蹄形肛瘘 分段留桥与切挂结合法,对肛缘周围管道采用部分切开中间留皮桥术式,彻底清创,双氧水冲洗,此瘘管一般在6点处。此处齿线以下可切开,齿线以上挂线。
1.2.5 术后处理 术后用抗生素1-5d, 1-2d内进食软食少渣饮食,控制大便,然后进普通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局部给予九华膏,术后每天换药,瘘道冲洗,15-30天左右撤除浮线。
2 结果 40例复杂性肛瘘治疗后,治愈39例,治愈98%。1例术中麻醉效果欠佳,内口出血较多,影响手术视野,未能准确寻找处理内口失败。疗程18-45d,无肛门狭窄和大便失禁等后遗。
3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内口位置高,主、支管道纵横交错,弯曲通连,围绕肛门半周或全周;还可重叠几层,呈潜行蜂窝状。其治疗的关键是寻找和清除内口,因症施术和术后换药是成功的关键。把保护肛门括约肌及肛门功能作为总原则。切开挂线术很好地解决了治疗与保护功能关系,挂线作为固定在病灶深部的导线具有良好的引流作用,可减轻感染。我科采用挂浮线,不需要切断肛门括约肌,同时创面较小,术后疤痕小,不仅没有肛门失禁,也没有肛门狭窄和排便不畅感,同时挂浮线可避免术后多次紧线给病人照成的恐惧和痛苦。但挂浮线也存在比通常挂线愈合时间相对延长,术后瘘道冲洗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黄乃建.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济南科技出版社,1996,7,14.
[2] 史兆歧.中国大肠肛门病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64., 百拇医药(俞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