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783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86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4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降低值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心理干预; 中老年; 冠心病; 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14-01
为观察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86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观察组43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为临床中、老年冠心病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86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43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5岁;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6.5岁;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各基础病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护理方法 本组43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和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1.2.2 观察组心理干预方法 本组43例患者除采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外,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根据患者情况设计个体化干预方案,并由主管医师和护士共同实施完成,干预方法主要包括首先,由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集体干预的形式,对心理状态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及负性情绪对身体的损害等方面进行简单讲解,重点强调负性情绪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家属积极配合,对患者照顾上注意其情绪的变化,并安排合理的饮食等。同时让患者及家属就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情绪的方法进行探讨,必要时可帮助患者结合自已实际情况,制订出合适的康复计划。其次,根据患者情况可进行个别心理干预。由主管医生或护士在诊治的同时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及家庭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刺激,耐心聆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的细小变化及时加以鼓励,以增加患者的信心。第三,放松干预法。播放神经肌肉渐进放松训练(躺卧式)指导语录音,指导患者以深、细、匀的呼吸方式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全身肌肉放松、情绪放松,每周干预3次。第四,根据患者的爱好,对爱好音乐的患者适时播放音乐,曲调以轻松活泼的乐曲为主。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二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的评定。表格的项目由巡回护士调查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二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SAS、SDS评分结果比较显示,二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降低值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二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前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例: x±S]
注:和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行为的改变,临床发病率日益升高,随着中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由于慢性疾病病程长,患者一旦患病,其治疗过程往往伴随一生,因此,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多变、焦虑抑郁。研究表现,冠心病不仅表现在身体上,也是心理与身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及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受心理负性情绪的反复影响,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变化及应激反应,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加、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1-2],继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血液黏稠度、血小板积聚性也随之增加[3-4],从而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使药物不能发发挥其正常的治疗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医学、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疾病的治疗也有了新的定义,不仅注重身体的治疗,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4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月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的控制,且下降幅度大大高于对照组,评分结果提示干预有效。
综上所述,冠心病属于慢性身心疾病,在进行治疗时应采用药物配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对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8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