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151604
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吴浩
第1页

    参见附件(2939KB,2页)。

     [摘要] 目的 对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采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1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对照组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行口腔插管全麻,并实施病灶扩大性切除以及彻底的颈淋巴清扫,采用逆行或顺行法制作舌骨下肌皮瓣,皮瓣供区实施直接拉拢、缝合。不同的是观察组在制作舌骨下肌皮瓣时即实施了静脉回流的主动干预,并将其内颈前静脉保留。结果 观察组10例舌骨下肌皮瓣全部成活,总成活率达100%;对照组9例舌骨下肌皮瓣,总成活率达77.78%,观察组总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舌骨下肌皮瓣在中小范围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皮瓣制作时静脉回流干预及颈前静脉的保留。

    [关键词] 舌骨下肌皮瓣; 口腔肿瘤; 术后缺损

    [中图分类号] R246.8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37-01

    口腔肿瘤根治的同时会导致术后下颌骨、口底、舌等产生大面积的组织缺损,而需要实施肌皮移植修复[1],目前临床使用的肌皮主要有腹直肌、前臂肌、胸大肌及舌骨下肌皮瓣,其中舌骨下肌皮瓣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无口腔肿瘤转移、供区缺损无需修复等特点,成为临床使用最多的材料,为加强口腔肿瘤或术后舌骨下肌皮瓣修复缺损的疗效,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开始对部分需要修复缺损的口腔肿瘤患者在实施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时加入了静脉回流的主动干预,效果不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共采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1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0至68岁,平均53.1岁。其中口颊癌1例、口底癌8例、舌癌10例;采用TNM分期进行病情划分12例T2N0M0、2例T2N1M0、4例T3N0M0、1例T3N1M0,将1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对照组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口腔清洁,并提前3周将牙周疾病及污垢处理干净,减少口腔活动。术中行口腔插管全麻,并实施病灶扩大性切除以及彻底的颈淋巴清扫,病变组织切除时应注意保持切口的平整规则,以方便舌及口腔的重建。采用逆行或顺行法制作舌骨下肌皮瓣,切口应保持同颈清扫切口的延续[2]。术后口腔缺损修复,皮瓣切取面积(2×3)cm2至(4×8)cm2,皮瓣供区实施直接拉拢、缝合。不同的是观察组在制作舌骨下肌皮瓣时即实施了静脉回流的主动干预,以远结扎的方式在总静脉汇入点对颈内静脉远心端进行处理[3],并将其内颈前静脉保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10例舌骨下肌皮瓣全部成活,总成活率达100%;对照组9例舌骨下肌皮瓣成活7例,1例肌瓣存活、皮肤坏死,经过换药护理和强制性静脉回流干预后愈合,2例肌瓣与皮肤均坏死,总成活率达77.78%。观察组总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舌骨下肌皮瓣修复结果比较(n,%)

    与对照组总成活率相比P<0.05。

    3 讨论 口腔肿瘤根治性手术的实施使患者组织出现即可实施修复的缺损,目前临床治疗主张当舌缺损达到一半以上并同时存在深层组织及口底缺损或术后较大范围缺损时,实施同期缺损修复,以保证舌部运动功能及形态的有效恢复,促进创面的清除和残腔填充。

    舌骨下肌皮瓣在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存在以下优势:1)厚度、肤色均与口腔颌面部接近,修复外观好;2)与原发病灶操作术野一致,无需另行切取或变换体位,不但使创伤减少,且操作简便,因此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3)供区无需修复,不会对供区造成生理损害;4)血供丰富且广泛吻合,不易产生局部切除后血运障碍,相比较而言胸大肌及前臂肌较差,肌皮瓣的制作会导致部分滋养血管被切断,而腹直肌部位则有产生腹部疝及腹腔感染的危险[3]。因此,舌骨下肌皮瓣在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具有较高的优势。但,因其肌群是带状扁薄肌,对于缺损较大情况缺乏充足的填充组织,主要在中小类缺损中适用,并达到良好的效果。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口腔肿瘤术后缺损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总成功率达100%,就是有力证明,而对照组成功率仅为77.78%,主要是因为出现了肌瓣和皮肤坏死,而部分或全部舌骨下肌皮瓣坏死的原因为静脉回流障碍,这主要是由于舌骨下肌皮瓣的静脉回流目标位置在颈内静脉,对照组在舌骨下肌皮瓣制作时没有将颈内静脉保留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并进一步促使皮瓣坏死。本组研究中对照组出现1例肌瓣存活、皮肤坏死,经过换药护理和强制性静脉回流干预后愈合,2例肌瓣与皮肤均坏死。

    另外本组研究中2例T2N1M0、1例T3N1M0患者的移植也获得了成功,表明局部淋巴转移不会对移植皮瓣的成活率造成影响,但应注意将局部淋巴结彻底清扫,虽然会导致切除范围的扩大,但对创面关闭不会产生影响[4]。

    综上所述,由于舌骨下肌皮瓣存在有丰富的血运、肤色及厚度与原发病一致等优势,且局部淋巴转移不会对其成活率造成影响,使其在中小范围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皮瓣制作时静脉回流干预及颈前静脉的保留。

    参考文献

    [1] Hage JJ,Woerdeman LA,Smeddem M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