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151799
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诊断作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李鹤


第1页

    参见附件(2486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小肠Crohn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别统计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X线小肠灌肠检查对显示具有特征性的线形溃疡和卵石征改变,但不能显示肠管外的脓肿和炎性肿块,CT和MRI检查难以观察到线形溃疡和卵石征,但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肠壁以及周围蜂窝织炎等周围并发症,X线、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种检查方法对小肠Crohn病病变的显示分别具有其特点,X线检查可做为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法,而CT和MRI检查对判断病变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将X线检查与CT或MRI联合应用,提高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准确率。

    [关键词] X线; CT; MRI; 小肠Crohn病; 诊断; 指导; 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38-01

    Crohn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由免疫、遗传、感染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小肠,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复杂,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诊[1-2]。笔者综合分析X线、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对Crohn病的诊断准确率和诊断价值,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肠Crohn病的患者4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在7-68岁,平均年龄为42.8岁;病程在1个月-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乏力、发热、腹部包块、黑便等;其中X线小肠灌肠影像学资料25例,CT小肠造影资料28例,MRI检查资料24例,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查者29例。

    1.2 检查方法

    1.2.1 X线小肠灌肠检查 检查前12h禁食禁饮,口服50%硫酸镁40m1、饮水1000m1或用番泻叶10g开水泡服,清洁肠道。将肠导管经鼻插入,到达十二指肠远端后,注入1000ml的35%硫酸钡混悬液,边注入边摄片观察,等硫酸钡到达回盲部后,向小肠注入气体,分段摄片记录小肠图像。

    1.2.2 CT小肠造影 检查前45min26例患者口服3%稀释泛影葡胺溶液1500m1,其余2例口服水1500ml作为对比,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平面行全小肠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再给予多平面重建。

    1.2.3 MRI小肠检查 MRI小肠检查分为注气小肠灌肠和水成像两种。本组病例均给于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成像,将肠导管经鼻插人,到达十二指肠空肠曲后,注人1000m1空气,分别行冠状面和横断面的T,WI的SE序列和FSPGR序列增强扫描。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三种检查方法影像学图像中小肠Crohn病的病变部位、范围、肠管形态、有无蜂窝织炎、脓肿、炎性肿块、屡管等并发症,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别统计三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及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进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X线、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统计结果,见表1。

    表1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检查结果

    注:*表示经统计学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由表中可以看出,X线小肠灌肠检查可显示具有特征性的线形溃疡和卵石征改变,但不能显示肠壁增厚及肠管外的脓肿和炎性肿块,CT和MRI检查不能显示线形溃疡和卵石征,但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肠壁以及周围蜂窝织炎等周围并发症。

    3 讨论 Crohn病多由黏膜下层发病,并累及肠壁全层,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在肠道内呈多节段性病变;病变初期表现为增大的淋巴滤泡和口疮样溃疡,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纵横交错的裂隙状溃疡;黏膜发生水肿后,肉芽组织与裂隙状溃疡之间常形成鹅卵石样隆起,即卵石征改变;纵行溃疡(即线性溃疡)和卵石征改变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如图1 所示;

    图1X线检查的线性溃疡和卵石征改变(箭头)

    炎症侵及肠系膜,使肠系膜发生水肿、纤维脂肪增生,导致肠间距增宽、肠壁增厚,CT和MRI呈强化改变,如图2所示;

    图2CT图像显示病变肠管的肠壁增厚(箭头)

    溃疡穿透肠壁,侵及周围肠管,形成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肠管外的脓肿及炎性肿块,严重者可形成瘘管,如图3所示;炎症发展为慢性时,肠壁及肠管周围的纤维组织发生增生改变,可引起肠管的狭窄、变形等,甚至导致肠梗阻[3]。

    图3 溃疡侵及周围肠管形成瘘管(箭头)

    以往Crohn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小肠灌肠,可显示具有特征性的线形溃疡和卵石征改变,对初次诊断具有指导意义,但此种检查方法对病变范围及周围病变的判断方面有一定缺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86KB,2页)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健康月刊·A版》编辑部联系。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