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46720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夏巧玲
第1页

    参见附件(293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和妇产科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180例中,主动配合98例,占54.4%;基本配合76例,占42.2%;勉强配合6例,占3.3%。对照组180例中,主动配合35例,占19.4%;基本配合67例,占37.2%;勉强配合78例,占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中开展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配合度,使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手术室;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10-01

    在临床上,外科和妇产科疾病主要治疗的场所是手术室,患者因对医院环境的陌生,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缺乏,易产生紧张、焦虑、悲观心理,对其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有不利影响的同时,甚至使术前麻醉及手中操作不能顺利进行[1]。故采取整体的、个体的、创造性的舒适护理干预,使患者从身心、社会上均达到愉悦的状态,降低其负面情绪,以最佳的状态应对手术治疗,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是外科治疗的关键环节[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普外科及妇产科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60例,男224例,女136例。年龄14-84岁,平均54.7岁。其中胆囊结石98例,子宫肌瘤45例,甲状腺瘤110例,乳腺癌77例,其它30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68例,初中103例,高中及以上189例。患者均理解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均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8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些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临床护理人员按照《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访视表》在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其病情及心理状态,积极耐心听取和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干预基础建立。对患者行健康宣教,就手术的安全性和简单程序、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和意义向患者进行介绍,告知其手术医师的丰富经验和资历,手术仪器的配备情况和先进度,同类手术患者的良好预后,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务,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康复充满希望,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全程[3]。另外还需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让其对患者行精神抚慰的基础上对其休眠质量和情绪做好监督,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1.2.2 术中护理干预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主动上前迎接,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和表情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会陪伴他手术全程,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在患者入手术室前2h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维持湿度在55%-60%,室温控制在22-25℃。进入手术间后依据患者病情及需要对盖被进行增减。和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了解和核对其姓名、住院号、床号、麻醉方式、手术部位及方法,指导术中必要的配合,并对隐私部位做好保护[4]。同时就手术间的布局和仪器设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使患者神秘感和恐惧感消除,避免谈论和手术相关的内容,可讲些其它话题,以使患者注意力分散,在开始行手术后,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和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行适时安慰。若有意外在手术过程中发生,需冷静面对,不可表现为失措惊慌,以免使患者产生恐惧。术毕,陪伴患者至病房护士来接,并行工注意事项交接。

    1.2.3 术后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术后2-3d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的切口情况、疼痛感觉、体会摆放情况进行了解,若有不适感给予恰当处理,就手术的良好效果向患者讲明,克服掉术后抑郁反应,实施健康教育,使其与病房护理较融合。同时做好并发症发生的避免和预防,并鼓励患者注意好日常饮食的结构调整,开展早期功能锻炼,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3 效果评定 1)配合程度:包括3级标准,分别为勉强、基本和主动配合。2)焦虑评定: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分4项共20题进行评分。焦虑在分数越高时越重。于手术前3d及手术前晚分别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配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180例中,主动配合98例,占54.4%;基本配合76例,占42.2%;勉强配合6例,占3.3%。对照组180例中,主动配合35例,占19.4%;基本配合67例,占37.2%;勉强配合78例,占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焦虑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讨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医疗科技不断提高,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对社会心理因素重视度逐渐提高。加之医学护理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倡导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断涌现新的方法、知识和技术。手术护理人员需将耐心、同情心、责任心、爱心在每个护理细节中融入,展现手术室护士多重角色功能,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优劣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手术患者心理精神障碍有较高的发生率,与个体性、器质性、心因性和症状性均有一定相关性,若不及时处理,对治疗及生命健康均有一定影响。针对术前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缺乏,担心手术疼痛及远期效果而产生恐惧、焦虑不良情绪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身心均达到舒适的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全程,降低不适感,使手术成功率提高[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在术前开展护理干预可使焦虑和抑郁状态明显降低,加快康复进程。焦虑为一种机体免疫反应,是在面对潜在性威胁时,心理应激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反应,使患者对痛苦的体全加重,并对个体的生理平衡造成影响[6]。手术室护理人员需提高相关社会人文学、医学、心理学和美学方面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性格、情绪、善于沟通的技巧、细心的观察力及心理护理的方法,最近达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为目的,使护理发挥到最佳作用和效果,在整体护理中使患者缓解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避免生理病理发生紊乱,以良好的状态应对治疗[7-8]。

    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已延伸至手术前对患者的访视、定期在术后随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