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146700
关于股骨颈骨折病人压疮成因分析及防治与护理新方法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1年第12期
     [摘要] 股骨颈骨折病人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若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吸烟等更易发生。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现对压疮防治与护理新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压疮; 护理;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26-01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股骨颈骨折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将股骨颈骨折病人常见压疮成因分析及对策综述如下。

    1 成因分析

    1.1 骶尾部压疮 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股骨颈骨折病人需长期卧床休息,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1.1 骶尾部的生理结构是导致压疮发生的直接原因 骶尾部无肌肉附着,缺乏脂肪保护,紧贴床铺,长期受压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另一方面,骶尾部属视野不易察觉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翻身抬臀减压,病员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不了解,骶尾部极易发生压疮,压疮极易发展下去。

    1.1.2 病员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 患者高龄,瘦弱,肥胖,营养不良,体质虚弱,骨折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1.1.3 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 有报道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1]。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2]。

    1.2 足跟部压疮 足跟压疮多由牵引泡沫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

    1.3 其它部位压疮 骨牵引患者由于体位不正确的体位,大腿根部两侧易卡压在勃朗氏架上;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2 护理对策

    2.1 正确评估 建立翻身卡。使患者的卧位及翻身时间标准化,以便检查;实行压疮报告制度,便于护理部质控小组管理,一旦发生压疮,当事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当患者积分≥28-38分时,提示轻度危险;38-50分时,提示中度危险;50分-62分时,提示重度危险;62分以上时,提示极度危险。采用该评估表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了50%-60%。

    2.2 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加强基础护理,做到勤巡视,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18-24°C,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体位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置海绵垫或纱布,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2.3 保持和提高组织对压力的耐受能力,防止组织受损 每日三次清洗患者皮肤或按患者皮肤情况进行清洁,清洁时水温38-40℃,勿过度摩擦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对干燥皮肤在清洁后使用润肤霜进行滋润。临床研究发现,干燥、脆性和鳞状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较高。皮肤角质层的水化作用能提高皮肤抵抗机械性损伤的能力。尽量避免皮肤接触大小便、伤口渗液和汗液。

    避免按摩受压部位。临床研究发现,表面按摩后,骨突处组织血流量下降,按摩无助于防治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护理反应,解降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此时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甚至皮肤破溃。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分离[3]。

    大量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压疮形成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压疮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纤维素等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组织的修复有益。

    2.4 保护患者免遭外界的机械性损伤(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患者经评估有发生压疮的可能时,在其整个治疗过程中,尽量安排卧于牵引床,便于抬臀练习,减少受压时间,应至少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必要时30-60min抬臀一次。患者卧位时,须将枕头或泡沫放在骨突处。若为泡沫牵引患者,应在泡沫末端垫以软毛巾或软布垫,减少泡沫与骨突处的接触;若为骨牵引患者,应在足踝出垫以软布垫,将受压足跟处腾空,避免它们直接接触泡沫垫,切勿使用垫圈。可使用气垫床、水垫来减轻组织的负荷。

    如果患者条件允许且无禁忌证,应尽量使床头抬高的角度减小。并尽量缩短床头抬高的时间。瘫痪和体质弱者尽可能避免床头抬高30°;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皮肤因摩擦力造成的损伤可通过使用保护薄膜(透明敷料如3M Tegaderm)、保护敷料来减少。据统计,使用防水透气膜时压疮的发生率为3.4%,不使用防透气薄膜时压疮发生率为11.4%[4]。

    2.5 全面的处理与保护 避免使用烤灯,因烤灯不仅会造成伤口干燥,更会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加,进而造成细胞缺血甚至坏死。使用封闭性敷料,保持伤口湿润,保护伤口免于细菌的穿透;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旺盛,选用湿盐水纱布,提高创面的愈合率;生理盐水清洁压疮伤口取代使用消毒剂。

    2.6 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病员及陪护增强主观能动性 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压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针对病员与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的缺乏与思想的麻痹,应落实宣教,讲明利害关系,做到主动配合护理。

    2.7 通过开展教育,减少压疮发生 给患者及家属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患者及家属减少剪切力和受压的种种危险因素。演示减少皮肤破损的不同体位,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压力缓冲垫;指导正确的搬运方法,在给患者变换体位时,禁止使用拖拽动作,动作应轻柔;使用牵引床的患者指导正确利用牵引床的吊环,进行臀部抬高锻炼,对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非常关键。要求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及压疮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估,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对新设备新方法要学会正确使用。

    3 小结 了解股骨颈骨折病人压疮的成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股骨颈骨折压疮的认识;介绍股骨颈骨折压疮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 陆微,温嫔,谢晖等.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7.

    [3] 王保良.有关褥疮的错误认识及其正确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15(1):26.

    [4] 梁志唯,刘朝阳.安普贴对晚期癌症Ⅰ、Ⅱ期压疮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杂志,2006,4(10):575., 百拇医药(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