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精神科急性期住院病人的接触管理技巧
[摘要] 通过对精神科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对兴奋、躁动、情绪失控、幻觉、妄想状态等病人的接触技巧。
[关键词] 精神病; 急性期; 接触; 技巧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6-01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入住精神病人2541例,其中在入院初期即疾病的急性期发生攻击行为267例,这些病例资料为:男152例,女115例,年龄16-36岁,平均22.1±1.8岁。职业:工人98例,农民143例,干部15例,学生11例。文化程度:大学6例,高中54例,初中192例,小学及以下者15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95例,躁狂状态53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例,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9例,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4例。
上述资料均来源于本院的护理记录、护理交班报告和院内工伤记录。急性期病人攻击对象包括住院医生、病房护士、家属和其他人员及物品;攻击原因为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脑部功能障碍、不承认有病(不愿住院)、对医护人员态度反感等;攻击方式包括: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损坏物品等。急性期精神病人行为的严重性和不可预测性,已引起精神病学、心理学及法律工作者的重视[1]。因此,及时应用接触技巧对急性期病人进行护理并加强自我防护就变得越来越重要[2]。结合我院的管理经验,现将精神科急性期病人的接触和管理技巧报告如下: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应该是忠于职守、坚持工作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表现。要把精神病人当正常人对待,要做到亲切、友爱、讲文明,尊重病人。还要照顾好病人的衣、食、住、行,这都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基础。
2 做好入院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详细评估患者现在或潜在的危险症状,对既往有冲动行为、伤人行为或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应加强防范,在询问病史和护理体检的同时也要注意安排好患者,避免出现冲动伤人行为。并进行重点记录与交班,使其他护士随时处于警觉状态,避免危险的发生。
3 严密观察病情,实施个性化的接触方式 护士应多观察病人的言行举止,对不同病情的急性期病人采用不同的接触方法。如对兴奋、躁动患者,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镇静而温和的语言友善地引导和全面教育,减少一切激惹因素,避免激起患者更大兴奋冲动而伤人;对于躁狂病人,应多表扬他们的优点,然后安排一些事情让他们做,他们就会很愉快的接受;对灰心伤气、悲观失望、抑郁情绪的病人应该给多与病人沟通,给予同情和鼓励,使其感到世界还有温暖;对淡漠少语、不愿暴露思维内容的精神病人,除要进行耐心的劝导和做解释工作外,还要采取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办法,以诱导出我们需要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对病人的一般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对因条件所限目前不能满足的,也不应正面拒绝病人,可采取暂时妥协的办法或委婉的语言,既回答了病人的问题,又不刺激病人,以免引起冲突。
4 身体攻击的防护 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症状常常是突然发作,特别是安静状态下由于突然的刺激而发作。因此,在患者安静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状态下,应避免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护士在各值班时段均应保持警觉,特别是夜班期间。任何时间都要避免背对患者,遇患者出现伤害他人行为时要立刻确定逃离路线,不可被患者堵在房内。不要贸然阻止患者的过激行为,同时要善于寻求各种自救方法。
5 完善各种防范预案,做到有的放矢 近年来,我院加强了精神科各种预案的制定和实地演练。如《精神科重大意外事故护理急救预案及程序》、《暴力攻击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住院患者发生躁动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等预案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急性期患者的攻击行为导致的后果,使损失减少到最少。
6 工作中注意进行自我心理调控 文献报道受到病人攻击后的工作人员有委屈、愤怒、逆反、报复、回避及宽容等心理反应[3],对患者的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护士应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或通过其他对健康有益的宣泄方式平衡护士的正常情感需求,并获得更多的自尊。
7 建立医护人员支持系统 我院除了对受到身体和言语攻击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和工伤认定外,率先在精神病专科医院设立了委屈奖,上述措施有效的起到了调节医护人员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这样医护人员便会更好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中去。
总之,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护士与急性期精神病人接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护士面临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4]。因此,关注精神科病人急性期的表现,掌握与精神病人接触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丹,孙策平.精神科护理和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3):189-190.
[2] 孙素珍,刘福喜,孙玉玺.精神疾病护理常规[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1.
[3] 宋朝辉.精神科护理人员被打后心态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4):1770-1771.
[4] 肖祖芬,陶齐能.精神科护士所受特殊伤害与自我保护[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5)., 百拇医药(葛丽辉)
[关键词] 精神病; 急性期; 接触; 技巧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6-01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入住精神病人2541例,其中在入院初期即疾病的急性期发生攻击行为267例,这些病例资料为:男152例,女115例,年龄16-36岁,平均22.1±1.8岁。职业:工人98例,农民143例,干部15例,学生11例。文化程度:大学6例,高中54例,初中192例,小学及以下者15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95例,躁狂状态53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例,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9例,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4例。
上述资料均来源于本院的护理记录、护理交班报告和院内工伤记录。急性期病人攻击对象包括住院医生、病房护士、家属和其他人员及物品;攻击原因为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脑部功能障碍、不承认有病(不愿住院)、对医护人员态度反感等;攻击方式包括: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损坏物品等。急性期精神病人行为的严重性和不可预测性,已引起精神病学、心理学及法律工作者的重视[1]。因此,及时应用接触技巧对急性期病人进行护理并加强自我防护就变得越来越重要[2]。结合我院的管理经验,现将精神科急性期病人的接触和管理技巧报告如下: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应该是忠于职守、坚持工作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表现。要把精神病人当正常人对待,要做到亲切、友爱、讲文明,尊重病人。还要照顾好病人的衣、食、住、行,这都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基础。
2 做好入院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详细评估患者现在或潜在的危险症状,对既往有冲动行为、伤人行为或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应加强防范,在询问病史和护理体检的同时也要注意安排好患者,避免出现冲动伤人行为。并进行重点记录与交班,使其他护士随时处于警觉状态,避免危险的发生。
3 严密观察病情,实施个性化的接触方式 护士应多观察病人的言行举止,对不同病情的急性期病人采用不同的接触方法。如对兴奋、躁动患者,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镇静而温和的语言友善地引导和全面教育,减少一切激惹因素,避免激起患者更大兴奋冲动而伤人;对于躁狂病人,应多表扬他们的优点,然后安排一些事情让他们做,他们就会很愉快的接受;对灰心伤气、悲观失望、抑郁情绪的病人应该给多与病人沟通,给予同情和鼓励,使其感到世界还有温暖;对淡漠少语、不愿暴露思维内容的精神病人,除要进行耐心的劝导和做解释工作外,还要采取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办法,以诱导出我们需要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对病人的一般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对因条件所限目前不能满足的,也不应正面拒绝病人,可采取暂时妥协的办法或委婉的语言,既回答了病人的问题,又不刺激病人,以免引起冲突。
4 身体攻击的防护 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症状常常是突然发作,特别是安静状态下由于突然的刺激而发作。因此,在患者安静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状态下,应避免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护士在各值班时段均应保持警觉,特别是夜班期间。任何时间都要避免背对患者,遇患者出现伤害他人行为时要立刻确定逃离路线,不可被患者堵在房内。不要贸然阻止患者的过激行为,同时要善于寻求各种自救方法。
5 完善各种防范预案,做到有的放矢 近年来,我院加强了精神科各种预案的制定和实地演练。如《精神科重大意外事故护理急救预案及程序》、《暴力攻击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住院患者发生躁动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等预案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急性期患者的攻击行为导致的后果,使损失减少到最少。
6 工作中注意进行自我心理调控 文献报道受到病人攻击后的工作人员有委屈、愤怒、逆反、报复、回避及宽容等心理反应[3],对患者的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护士应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或通过其他对健康有益的宣泄方式平衡护士的正常情感需求,并获得更多的自尊。
7 建立医护人员支持系统 我院除了对受到身体和言语攻击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和工伤认定外,率先在精神病专科医院设立了委屈奖,上述措施有效的起到了调节医护人员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这样医护人员便会更好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中去。
总之,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护士与急性期精神病人接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护士面临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4]。因此,关注精神科病人急性期的表现,掌握与精神病人接触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丹,孙策平.精神科护理和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3):189-190.
[2] 孙素珍,刘福喜,孙玉玺.精神疾病护理常规[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1.
[3] 宋朝辉.精神科护理人员被打后心态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4):1770-1771.
[4] 肖祖芬,陶齐能.精神科护士所受特殊伤害与自我保护[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5)., 百拇医药(葛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