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第1页 |
参见附件(1258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检测45例正常人与75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T、APTT、TT、PLT、MPV。结果 肝硬化组PT、APTT、TT、PLT、MPV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凝血; 血小板; 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 R65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9-01
慢性乙肝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肝硬化患者后期多有出血倾向,上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是重要致死原因。本研究检测7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探讨其在肝硬化出血倾向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0年感染科肝硬化患者75例,年龄32-70岁,正常对照组45例,年龄30-74岁,均为健康体检者,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标本采集前1周未使用影响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的药物。
1.2 仪器与试剂 Sysmex-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和质控液、德国BE公司半自动血凝仪,试剂和质控液为上海太阳公司生产。
1.3 方法 用Sysmex-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K2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德国BE公司半自动血凝仪检测枸橼酸钠抗凝血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按操作规程[1]2h内完成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PT、APTT、TT对照表
2.2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MPV对照表
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晚期脾肿大并伴有脾亢、PLT质和量改变、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消耗过多、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及贫血等均导致患者易有出血倾向。本研究探讨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在病毒性肝硬化中的价值。
PLT指血小板计数,是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衰亡的指标,肝硬化患者大多存在PLT减少,与门脉高压、脾亢及血小板生成素等有关。本探讨中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PV指血小板平均体积,是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和血小板生成的参数。一般情况下,骨髓损伤致血小板减少者MPV减低,本探讨中肝硬化患者的结果与此一致(P<0.05)。病毒性肝硬化的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不良,因HBV活动而直接抑制骨髓,损伤干细胞,或者通过自身免疫机制产生抗干细胞抗体等[2]。
凝血因子除Ⅲ、Ⅳ外均在肝脏合成,肝细胞受损时维生素K严重缺乏或肝功能不全导致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减少,凝血酶原活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测定,不仅可发现凝血障碍,还能判断肝脏功能。PT、APTT、TT与肝受损程度及肝硬化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