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钉内固定和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第1页 |
参见附件(1489KB,1页)。
[摘要] 目的 对比空心钉内固定和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空心钉内固定术,实验组采用的是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治疗,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根据Harris评分髋骨的功能评价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7.8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90.48%。而两组的手术评价实验组得分为86.98±7.16,对照组的得分为79.86±17.41。结论 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同时在治疗期间治疗防治并发症。
[关键词] 内固定; 假体置换; 股骨颈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02701
股骨颈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髋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下降,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又因为女性的活动较之男性更为少,而且新陈代谢比男性要快,因此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几率要高于男性。相比于年轻人的股骨颈骨折,老年人的骨折创伤较轻可视为病理性骨折,即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固定、内固定、内固定同时植骨、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本文就空心钉内固定术和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68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21例)。其中实验组使用的是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的是空心钉内固定术。68例患者中,男23例,女45例,年龄71-89岁,平均77岁,骨折发生在左侧的有48例,右侧的有20例。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有56例,主要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衰退、心律失常、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低血钾症、低血蛋白症,其中有15例患者合并有多种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龄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上无明显差别,具有较强可比性,可参与比较。
1.2 手术方法 (1)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前全面检查各脏器的功能,对于新鲜股骨颈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应行胫骨结节牵引术,患者若无其他严重的合并症等,尽量在入院一周内手术,并在术前对患者腰麻,有条件的医院在双管球电视X线机监视下手术。患者取平卧位躺在牵引床上,使患者屈膝屈髋成直角,医生手持踝轻轻摇转以松解骨折端,然后向上牵引,并在持续牵引下外展、内旋以伸直伤肢。复位后将伤足绑在组托板上,并保证患者的骨折端稳定,股骨大转子、颈部和头部维持在同一水平高度。然后准备好下一步定位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为保证骨折部位的血运及愈合,术中不要暴露骨折端,在定位时采用铁丝网板法,并依照X线准确定位,定位后在病人皮肤处使用碱性染色剂标记,皮肤消毒后,在股骨头端处插入短针头、远测点垂直插入长针头,保证针尖与皮质骨紧贴[1]。切开皮肤显露股骨外侧,进针点则选在紧贴骨膜插针处,然后对准股骨头端点的针头插针,全过程中均在X线指导下完成,并做校正。完成定位后,取下定位器,以三枚克氏钉入口为中心做切口,将空心钉坐蓐股骨颈,要求空心钉钉入软骨0.5-1cm。(2)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术:患者取侧俯卧位、患肢在上,屈髋45°,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选用和汉斯的显露途径。显露关节囊后,将关节囊呈T或I字型切开,向两侧外翻,并推开基底部着生的关节囊。旋转患肢,并使股骨颈远折端旋开,用股骨头取出器将股骨头取出,结合术前拍片与股骨头大小,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切除多余的股骨颈和骨质保留股骨距并扩大髓腔。切骨过程中注意对周围软组织的保护。然后将假体股骨头安放在髋臼内,并测试是否大小合适能使患者自如活动。注意在拔除髋臼时须有一定的负压,可用骨水泥强化固定,固定之前要检查假体安放位置及人工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补救后再做最后的固定。术后安置引流装置,术中和术前各应用一次抗生素。(3)两组患者术后均应用抗生素2d,并进行适度合理的功能锻炼。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上常用的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1)髋关节评分标准:疼痛、跛行、行走时辅助、行走距离、上楼梯、穿袜子系鞋带、坐椅子、畸形、活动度等。分数范围为0-100分, 其中90-100分表示为优,80-89表示为良,70-79分表示为可,0-69分表示为差。(2)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死亡数、再手术例数、手术并发症等。
1.4 统计分析 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髋关节评分标准(例/%)
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7.8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90.48%。P<0.05,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比较
由表2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好过对照组。P<0.05,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临床上研究发现由于骨水泥的生物形容性差、毒性和过敏反应会导致多种并发症[2]。近年来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目前研究使用不用骨水泥固定人工加体的生物学固定方法较为理想,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假体柄的表面设计和材料的不同。手术室的多空表面必须与骨组织密切结合,并避免两者的微细活动,因此术后六周内不能负重。手术过程总要求假体与肢体能够完整的契合,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如能合理的使用骨水泥[3],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内固定术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好的保持解剖复位并且术后可以减少外固定的支撑,并且内固定术有利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但内固定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人体内引入异物,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机体的反抗,轻者发生内固定松动或者骨质疏松,重者往往会导致感染。一旦发生感染,金属异物会阻碍伤口和骨折的愈合并影响血运[4]。虽然现在无菌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金属材料的选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不能片面的追求骨折的解剖复位。
参考文献
[1] 林吉良.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2):142-14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