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分娩 > 早产
编号:13778706
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05
     【摘要】 我们针对早产儿病情变化快,护理难度大的特点,采取勤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同时加强特殊护理,指导合理喂养,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措施,提高了治疗率,在降低死亡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早产儿 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111-02

    早产儿各脏器发育均不成熟(preterm infant; prematureinfant),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各脏器发育均不成熟,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精心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极为重要。现将病情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情观察

    1.1 呼吸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呼吸常不规则,调节功能差,常易出现呼吸浅快,节律不规则或呼吸暂停、深浅度异常,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变化,获得救治时机。
, http://www.100md.com
    1.2 哺乳 早产儿吸吮功能力差,吞咽反射弱。如果喂奶不当易发生呛咳或窒息,所以在喂养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患儿吸吮能力,有无吞咽反射,是否有呛奶,在喂奶后,或更换体位后应观察2~3分钟,注意观察有无紫绀、溢奶、呕吐或呛咳。

    1.3 体温 必须严格观察并及时记录,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其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散热快。加之新陈代谢低下,体温随环境温度迅速升降。所以我们要随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的改变,防止硬肿症的发生。

    1.4 皮肤粘膜早产儿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均低,并且毛细血管脆弱,易导致出血。因此,密切观察患儿皮肤、粘膜有无变化,发生改变或出血倾向等,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2 护理

    2.1 维持正常呼吸、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生后立即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颈部稍垫高将头转向一侧,使口内粘液向外流出,以后每2~3小时更换一次体位,随时注意有无呕吐,以防窒息,若有窒息即用气管插管,导管吸出粘液及羊水。早产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损伤而导致口腔感染,用导管时动作要轻柔,注意无菌操作,切忌导管插入过深刺激喉炎壁引起反射呛咳呕吐,并及时吸氧。有缺氧症状时,吸氧一般主张间歇、低浓度吸氧。可在吸奶前后4~6后小时吸氧。每次10~20分钟,浓度以25~30%为宜,最好含有6~10%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改善呼吸。在吸氧过程中要观察面色、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 百拇医药
    2.2 喂养 为防止窒息,一般生后第一天要暂禁食,待病情稍好转后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以奶量和给奶方法。如有吸吮能力的可直接母乳喂养,无吸吮能力或吸吮能力差或出现紫绀者,可用滴管喂养,其方法是把母乳用吸奶器吸到小杯子里,然后用滴管吸入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患儿口内,有吞咽动作无呛咳时,继续喂入。在用滴管喂奶前训练患儿的吸吮能力,方法是将患儿头肩垫高,头偏向一侧,吸吮母亲乳头。用滴管喂养时,量要少,次数要多。对既无吸吮能力又无吞咽能力者,可用鼻饲法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养量1/3以上者减量或暂停一次,如持续有较大量残留奶则可改用鼻空腔导管,仍困难者,改用静脉滴注营养液,同时补充碱性液体,防止代谢性酸中毒。

    2.3 保温 早产儿易发生硬肿症危及生命,应特别注意保暖,一般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胎儿娩出后我们采取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根据早产儿体重而定,一般体重越轻,胎龄越小,暖箱温度越高。保持患儿腋温在36.5~37℃,昼夜温度波动最好勿超过1℃。
, http://www.100md.com
    2.4 防止出血早产儿常有出血倾向,肌注维生素K11~5mg 1次/天,连用3天。必要时可输血或血浆。

    2.5 预防感染因早产儿免疫功能差,抵抗力低,为防止交叉感染,应严格隔离消毒制度,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空气流通,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房间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地面2次,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患儿用具及吸氧用物每日消毒更换,护理人员接触每个患儿前要洗手,一切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加强脐部、皮肤、口腔、臀部的护理,一旦发现感染,要认真处理。

    针对早产儿病情变化快,护理难度大的特点,儿科护士必须有极强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护理新动态,提高自身素质及个人修养。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善于与患儿的家属交流,以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指导合理喂养,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王慕狄主编,儿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6-100.

    2. 黄力毅主编,于海红副主编,儿科护理学,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范教材(供五年一贯制护理学专业用),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5,140-141

    (责任审校:周志旺), 百拇医药(贺金燕)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分娩 > 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