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基本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依达拉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53-02
急性脑梗死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常见于中年人以上,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脂血症史。多于安静休息时发病,一部分患者在清晨睡醒后发现症状。其起病较脑出血为慢,常在数分钟、数小时、半天,甚至1—2天达到高峰。可有病侧头痛,但很少剧痛、呕吐。患者意识多保持清晰而偏瘫、失语等症状则比较明显。本文就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做出相应阐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以上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1],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并对依达拉奉过敏者。观察组63例患者中男49例,女14例;年龄43~79岁,平均61.2岁;发病时间1~24h,平均4.6h;经CT诊断病发部位中基底节区梗死31例,丘脑梗死14例,多发性梗死5例,脑叶梗死11例,小脑梗死2例。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45~81岁,平均60.2岁;发病时间1~23h,平均3.9h;经CT诊断病发部位中基底节区梗死29例,丘脑梗死15例,多发性梗死3例,脑叶梗死14例,小脑梗死2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发时间、病发部位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 调节血压,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等;(2)改善脑循环 常用药物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等;(3)溶栓治疗 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50滴,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4)钙拮抗剂 组织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为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等;(5)降低颅内压 在大面积脑梗死时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应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常用药物为甘露醇和呋塞米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以上两组治疗均以8周为一个治疗周期,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以上,但小于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上,但小于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并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基本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出现1例腹泻,经减少药物用量不良反应消失。
3 讨论
在我国,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类型,约占80%左右。导致脑梗死的病因是血栓产生并阻塞了脑血管,使脑组织缺血、坏死,丧失了正常的神经功能。如果能及时溶解血栓,血管即可再通,一系列症状也会随之改善。反之,脑细胞将随之死亡,死亡的脑细胞还会释放毒性氨基酸、自由基等多种细胞毒性物质,波及周边正常的脑组织,并且产生“连锁瀑布反应”,致使更多没有“梗死”的脑细胞死于细胞毒性的作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有一种可以清除自由基的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将平时产生的小量的自由基随时清除,由于脑组织的脂质含量最高,所以脑缺血后,脑组织对自由基的损伤最为敏感,特别是缺血后再灌注比单纯缺血损伤更为严重。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相关文献报道[3],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本品,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