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等方面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有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满意,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115-02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严重心脏病之一。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学一般将其归类 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中。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属“胸痹”、“真心痛”范畴。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78例,取得较好疗效。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7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 2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9例。治疗组中男72 例,女67例,年龄平均55.2±3.7岁,病程2~14 年。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4例,梗死后心绞痛29 例,合并高血压26例。对照组男70 例,女69 例,年龄平均54.9±4.4岁,病程3~16 年,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梗死后心绞痛27例,合并高血压25例。2组资料在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具有比可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诊断标准符合1992 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及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心血瘀阻证”制定[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急性发作期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用硝酸甘油片0.3~0.6mg,口服消心痛5~20mg,4~6h/次,肠溶阿司匹林75mg口服,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必要时给予吸氧、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50 mg/d,葛根素0.5 g/d,分别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4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 原有症状大部分减轻或基本消失;无效: 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静息时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经治疗后ST段回升0. 05mV以上,主导联T波倒置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为有效;心电图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等方面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心绞痛最常见的基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大支的官腔狭窄。诱因有年老体弱、过度疲劳、情绪波动大等。病性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为主;标实则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为主[2]。硝酸酯类药物从两个方面预防和治疗心绞痛,①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流及缩小心脏,同时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②扩张冠状动脉,包括侧枝循环,改善缺血区心肌的血供。丹参酮具有钙拮抗作用,对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及受体操纵性钙通道均有抑制作用,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发作[3] ;还能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脏负荷;其抑制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能有效减少和缓解心绞痛的次数[4]。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在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的基础上,理气活血,祛除淤滞,疏通脉道,达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治疗心绞痛的效果。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治疗组在西医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症状、心电图的改善分别达到91.3%和96.3%,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