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针植入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2)
第1页 |
参见附件。
目前文献所制备的药线没有对羊肠线的载药量进行研究,即所制备的药线的载药量不可知,不可控,并且经本研究发现,现有的制备药线的工艺所得羊肠线的载药量甚少难以满足药物治疗量的要求,本研究所制备的含药羊肠线,载药量可知、可控,且其载药量远远高于目前公开的药线载药量,与以往的以羊肠线为载体的药线有了本质的区别,并且载药量达到药剂学剂量的要求,同时为固体无菌制剂,植入于皮下、肌肉、组织内,羊肠线在体内缓慢降解时,其所载药物也缓释到组织穴位里、即有药物缓释作用,因此属于植入剂的范畴,又因其载体为羊肠线,形状为柱形,并且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与针灸针类似,若将其植入到穴位,则能起到毫针刺激穴位的作用,并且是长久的针刺作用,故将这种同时具有长效药物作用和长效针灸作用的植入剂命名为缓控针或穴位植入剂。
5.2 缓控针与药线的区别。缓控针的载药量能够满足临床药物治疗量的要求,如本研究的缓控针的载药量可以达到足可以满足临床上马钱子的治疗量的要求;而药线所载药量难以满足临床药物治疗量的要求。一般缓控针的载药量是一般药线载药量的10--20倍。
例如胡燕灵[1]报道用经威灵仙、秦艽、羌活、独活、白花蛇舌草、鸡血藤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作用的中药20余味浸泡于75%的医用酒精中1月余的羊肠线(药线)植入到阿是穴、秩边、环跳、承扶、风市、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穴,治疗慢性腰腿痛23例,其中痊愈者17例,显著好转者5例,无效者1例。按照临床常用的埋线规格长20mm,直径0.44mm的羊肠线,体积是3.03952ul,这样的一根羊肠线浸渍在75%的乙醇中,其增容的体积小于等于3.03952ul,即长20mm,直径0.44mm的羊肠线的浸渍在75%的药液中其载药量是3.03952ul的75%乙醇浸渍中药液所含的药物,而3.03952ul的75%乙醇浸渍中药液中所含的药物难以满足药物治疗量的需求,因为由威灵仙、秦艽、羌活、独活、白花蛇舌草、鸡血藤等药物制成的药酒的口服治疗量一般在在几十毫升甚至上百毫升,显而易见,用这样的浸渍药剂浸渍羊肠线,其载药量与临床药物的治疗量相差甚远,况且这些药物载入到羊肠线后,进入人体需要随着羊肠线的缓慢吸收而被吸收,因此所能起到的药效微乎其微,难以满足临床药物治疗量的需求。
5. 3 缓控针药效原理。缓控针植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针灸经络理论,采用缓控针埋入治疗,发挥其慢性持久的药效和刺激,起到长效效应和组织免疫效应,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通透性和血循环的改善,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开窍启闭,调和气血,消炎镇痛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由于椎间盘突出而压迫神经根和硬膜囊,产生无菌性炎症而致瘀阻经络,“不通则痛”,腰腿疼痛。姜为民等发现在突出的椎间盘退变中很可能起关键的始动作用,血管侵润主要出现在椎间盘突出的早期和急性期,是其炎性变的反应。胡有谷曾指出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愈。张年春认为椎间盘突出的病变不只是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同时还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冯天有等通过对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73例正常人CT资料的三维分析,指出人体腰脊柱椎管本身对突出髓组织有相当的可容性。我们也体会到椎间盘突出而致局部无菌性炎症疼痛反应,只要解除炎性疼痛,症状、体征也可消失而愈。因此,缓控针植入持久的刺激,阻断这局部病变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通经活络,建立起代偿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埋线组由于只有羊肠线的穴位刺激作用,而没有药物作用,所以疗效远不如缓控针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1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