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0期
编号:12294170
中西医“交替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0年第10期
     由此可见,在没有L-Dopa的有效替代药物的前提下,想要在PD的治疗过程中贯彻“尽量晚用,尽量慢加”的原则,确实是很难实现得了的。但是中医中药的介入作为L-Dopa的有效替代疗法,使得L-Dopa的“尽量晚用,尽量慢加”原则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2 丰富了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

    自从1817年英国的詹姆斯•帕金森首次将帕金森病作为独立疾病正式加以报道以来,人类一直在为完全认识和治愈它而不懈的努力着。

    从治疗手段来看,在经过20世纪20~60年代几十年的外科治疗的高潮期之后,60年代以后由于L-Dopa的成功运用,一时间药物治疗取代了手术治疗成为了最具主导地位的治疗手段。尽管此后随着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迅猛发展,帕金森病的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手术治疗、基因治疗、细胞移植等等,但仍然无法撼动L-Dopa在临床上的绝对统治地位,可以说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替代L-Dopa,也就是说已经出现了运动障碍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手段的同时,要想不服L-Dopa并长期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运用中医中药却能够做到对L-Dopa的有效替代。笔者在治的众多帕金森病患者中,90%以上都不同程度地减撤L-Dopa的剂量,有一部分患者已将L-Dopa完全撤除,还有些患者根本不服L-Dopa制剂,服用中药时间最长的患者已达5年以上。

    毫无疑问,中医中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来丰富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而且与西医相比还体现出十分明确的综合优势[3]。然而它还不能成为中医界的普遍认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还不明白运用中医药来治疗帕金森病必须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中西医在医学理论层面的汇通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