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94168
淄博市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陈九伟 解秀禄李金标王金平王荫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1.2.5 妇科常见病包括生殖道感染(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子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等)、子宫肌瘤、盆腔肿物、痛经、月经紊乱等。诊断标准根据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1]

    1.3 数据录入、汇总与统计分析。全部数据采用统一编制的Foxbase专用软件录入,汇总后进行X2 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2.1.1 年龄分布。在本次调查的6646例已婚妇女中,≤30岁的妇女1404例,占21.12%;31~40岁的妇女2841例,占42.75%;41~50岁的妇女2340例,占35.21%;≥51岁的妇女61例,占0.92%。

    2.1.2受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233例,占3.51%;初中4007例,占60.30%;高中和中专学历者1834例,占27.60%;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72例,占8.60%。

    2.1.3 医疗保障形式。在6646例调查者中,参加医疗保险的2343例,占35.2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65例,占32.58%;城镇低保 1706例,占25.67%;自费433例,占6.52%。

    2.14 家庭经济状况。被调查者家庭月人均收入 ≤1000元的 2276例,占34.24%;1001~2000元的1416例,占21.30%;2001~3000元的811例,占12.21%;≥3001元的2143例,占32.25%。

    2.1.5 户口所在地情况:本次调查的6646例已婚妇女中,城镇户口4180例,占62.91 %,农村户口2465例,占37.09%。

    2.2生育史、月经史和节育情况: 在6646名妇女中,分娩1次的4477人,占 67.37 %;分娩≥2次以上 1931人,占 29.05 %;未生育 238人,占3.59 %;妊娠次数最多6次,有71.0%(4719例)的妇女至少做过1次人工流产,其中≥3次人工流产占9.9%。

    在6646名妇女中,有14例妇女已经绝经。在未绝经的6632例被调查者中,近半年出现月经紊乱的有976例,占14.72%。在这些月经紊乱的妇女中,有53.35%的人有≥2次人工流产史,有46.65%的人有<2次人工流产史,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多次人工流产与月经紊乱的发生有关。

    在未绝经的妇女中,近半年内有4.12%的妇女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66.48%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其中使用带尾丝的有 31.25 %,26.84%使用避孕套,有1.90%的人采用其他方法(包括安全期、体外排精等)避孕,0.66%采用女性或男性绝育术,没有选择口服避孕药、注射避孕针或皮下埋植法等避孕方法的妇女。

    2.3 妇科常见病的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妇科常见病,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是53.04%,其中有60.03%的妇女患有一种感染,30.58%的妇女患两种感染,9.39%的妇女同时患有3种及以上的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顺序依次为宫颈炎42.03%、细菌性阴道病11.51%、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9.19%、盆腔炎8.27%、滴虫性阴道炎2.90%等,详见表1。

    2.4 与生殖道感染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

    2.4.1 年龄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31~40岁组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 55.26%,明显高于年龄≤30岁组的49.72%和41~50岁组的52.44%,前一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2文化程度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高中和中专学历组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52.09%,明显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组,并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3 居住地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居住在农村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49.82%,居住在城镇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49.82%,农村组明显高于城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4 避孕措施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使用IUD避孕方式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47.2%,明显高于使用其他方法避孕和未避孕组的39.5%;前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3 讨论

    3.1 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应加以重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妇科常见病,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是53.04%。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顺序依次为宫颈炎42.03%、细菌性阴道病11.51%、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9.19%、盆腔炎8.27%、滴虫性阴道炎2.90%等,这一结果与刘克玲等[2]的中国部分城市已婚妇女妇科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似,但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择、诊断标准和检验方法不同有关,而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的增加可能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盲目阴道冲洗、上药等因素有关。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虽然在传播途径上属于内源性感染,但由于它可反复发作,并与流产、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有关,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妇女自身的保健意识,才能降低其发生率。目前在基层医院尚未开展此项技术服务,建议应将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治列入妇科病治疗中,特别是对患有慢性宫颈炎、不孕症和盆腔炎的患者。

    3.2 重视育龄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在生殖道感染中,宫颈炎症的发生率为42.03%,由于它可引起白带增多和外阴不适等症状及有导致不孕症、易感性传播疾病和引发宫颈癌的可能,所以应引起重视。而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经过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Ⅱ、Ⅲ)152 例,宫颈癌9例,均收入院进行了及时治疗。宫颈癌一直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到宫颈癌有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这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时机[3]。本研究发现,31~40岁年龄组的妇女、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妇女是宫颈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重视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对宫颈呈糜烂样改变的妇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宫颈细胞学筛查。

    3.3 加强避孕保健服务指导,提高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选择依从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育龄期妇女有关避孕方面的生殖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71.0%(4719例)的妇女至少做过1次人工流产,其中≥3次人工流产占9.9%。这种反复的人工流产术对妇女身心健康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已有许多研究发现人工流产与生殖道感染、月经失调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4~5]。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未绝经的妇女中,有4.12%的妇女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66.48%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1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