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观察\预防与处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与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7年01月~2010年08月在本院收治的869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 26例,发生率 2.99%,宫缩乏力 21 例,占其80.7%。结果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所致,积极寻找病因进行治疗是成功救治产后出血患者的关键。
【关键词】 产后出血;宫缩乏力;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R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53-0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四大疾病中的首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的病例中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据报道约占产后出血原因的80%左右[1]。因此,处理好子宫乏力性出血对降低产妇死亡率有极其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2007年01月~2010年08月在本院收治的869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 26例,发生率 2.99%,宫缩乏力 21 例,占其80.7%,可见探讨宫缩乏力的原因与相关因素,如何观察宫缩乏力及处理,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01月至2010年08月我院分娩 869 例产妇,按照胎儿娩出后24h出血量≥500ml者称产后出血。临床观察,产后2h内出血量最多,约占24h总量的3/4,因此,产后2h内出血≥400ml者,也可诊断为产后出血。发生产后出血26例,发生率2.99%。其中,初产妇 16例,经产妇 10例;宫缩乏力 21例;孕产次≥2次,10例;年龄:19岁~45岁,平均年龄25岁 ;孕周36+6~41+6周;巨大儿 14例;其中建卡 9例,未建卡 5例。阴道分娩17例,剖宫产 9 例。出血量在500ml~1200ml,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1例 。
2 病因[2]
2.1 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恐惧;体质虚弱或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2 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使体力消耗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腔感染等可引起子宫肌水肿或渗血,影响收缩功能。
2.3子宫因素:①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②子宫肌壁损伤(剖宫产史、肌瘤剔除术后、产次过多、急产等);③子宫病变(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子宫肌纤维变性等)
2.4 药物因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定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
3诊断
测量失血量有3种方法。
3.1 称重法:失血量(ml)=[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5(g/ml)
3.2 容积法: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测量失血量。
3.3 面积法:可按接血纱布血湿面积粗略估计失血量。我院采用第二种容积法计算出血量,对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500ml以上者称产后产后出血,子宫乏力性出血的临产表现是:子宫底升高、子宫质软、轮廓不清、阴道流血量多。按摩子宫及应用缩宫剂后,子宫变硬,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可确诊为子宫收缩乏力。
4 治疗
治疗前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的产后出血。如产道损伤,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凝血机制障碍等情况。确认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应进行以下治疗:
4.1 按摩子宫:胎盘娩出后,术者一手的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在下腹部按摩并压迫宫底,挤出宫腔内积血,按摩子宫应均匀而有节奏,直至宫缩恢复正常为止。如效果不佳,可选用腹部-阴道双手压迫子宫法:一手戴无菌手套伸入阴道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顶住子宫前壁,另一只手在腹部按压子宫后壁,使宫体前屈,两手相对紧压并均匀有节奏地按摩子宫,直至子宫收缩恢复正常为止。
4.2 应用宫缩剂①缩宫素20U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同时加用卡孕栓1.0mg舌下含化(无用药禁忌证)若仍无效可用欣母沛。
4.3 宫腔纱条填塞法:注意不留死腔,24小时后取出纱条,取出前静脉滴注缩宫素10U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4其他:如结扎盆腔血管、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切除子宫。
5预防
5.1重视孕期保健,孕期做好饮食指导预防巨大儿发生;做好避孕宣教工作避免多胎多产。
5.2正确处理产程,做好宣教工作,避免产妇过度紧张。重视产妇休息和饮食防止疲劳和产程延长。合理使用子宫收缩剂和镇静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具备手术指征立即手术。
5.3对巨大胎儿,严重贫血、等易致子宫乏力的高危因素妊娠期应给予高度重视。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应正确处理三个产程,保证子宫肌纤维有正常的收缩和缩复作用。
5.4对于易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在胎头娩出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7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