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难经》中的命门学说
【摘要】 通过对《难经》中的命门的命名、部位和功能的认识,来了解命门相关理论。
【关键词】 命门;难经;肾
【中图分类号】R8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98-02
“命门”被视为人身重要的脏腑功能体系,对其生理功能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代医家对其生理功能和部位有所争论,并在争论之中发展为“命门学说”。最早对“命门”有较系统论述的著作,首推《难经》。笔者想就《难经》中对“命门”部位及功能的总结与分析,进一步说明“命门”对人生理及病理状态的重要性,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1 “命门”的理论渊源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在《灵枢•根结》、《灵枢•卫气》两篇明确指出:“命门者,目也。”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或眼睛[1]。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也提到:“所谓太阳根起於至阴,结於命门。” 而此篇所言之命门,则是指太阳经穴终於睛目,睛目所夹之处为脑心,乃至命之穴(《难经正义》)。
, 百拇医药
《难经》中指出命门是“精神之所舍”,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维持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由此可见,在《内经》中对命门的部位及功能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2 《难经》中对命门认识
2.1 《难经》对命门部位的认识。《难经•第三十六难》引伸古代道家“左阴右阳”的观念而首创“左肾右命”之说,遂将命门与肾看成两个不同脏器。在《难经正义》中指出“然实指右肾为命门,恐为尽是,以气脉论之,水升於左,火降於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升降之枢机,越人诊脉独取寸口,以左尺侯水,右尺侯火,故左名肾,有名命门,其义或取乎此。”《难经古义》中指出“分肾为两脏,以配六脏之数,其意以谓心既且二脏象,则肾亦有含蓄-原气于左右阴精中间,故左为肾,右为命门。”
2.2 《难经》对命门功能的认识: ①贮藏全身的精气,参与神的活动《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 《难经•三十九难》“命门者,是精神之所舍也,……”《难经发挥》指出命门是全身精气和神气所汇聚的部分。②“命门为先天之本”,原气所系,使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难经•八难》中说“诸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为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故气者,人之根本也。” 《难经通解》认为元气是藏于命门的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籍三焦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不能等同于肾气。故有“五脏之本,本在命门;原气之本,本在元精”的论点。 ③命门主管生殖机能。《难经•第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说明命门是藏精舍神之处,男子以此贮藏精气,女子以此联系子宫,实属肾主生殖的功能。《难经校释》反映在治疗的效果上来体会肾藏精和系胞的功能,故男子遗精,属虚者治以固肾涩精之法;属火者治以凉肾泻命门之火;女子胎不安,或易谓胎流产者,在治疗过程中,亦多数要兼顾治疗。④命门为水火之宅,内涵肾阴肾阳的功能 《难经发挥》中认为命门地功能包括了肾阴肾阳两方面的作用。《难经校释》中指出“肾有肾阴、肾阳之分,肾阴、肾阳不足便会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各脏腑的正常活动。”⑤命门内寓真火,为人身阳气的根本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指出命门真火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 ⑥命门为呼吸之门。《难经•八难》认为命门又为“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是指主持呼吸之气出入的枢要之门。 ⑦命门为肾间动气。《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 《难经发挥》指两肾之间所藏真气,是命门之火的体现。 ⑧命门为守邪之神。《难经•八难》“守邪之神”。本难提出肾之阳气是抵御外邪的根本,似乎有西医体系中的“免疫系统”的功能。肾作为先天之本,通过元阳真气以温养五脏六腑,而阳气本身具有维护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2]。
, 百拇医药
2.3 总结《难经》中“命门”的生理功能。命门的功能有四点:其一,贮藏全身的精气;其二,参与神的活动;其三,维系原气;其四,主管生殖。而肾的生理功能是其一,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其二,主水;其三,主纳气。由此可见,在藏精和主生殖方面,命门与肾是相同的。命门不同与肾表现于命门参与神的活动和维系原气。
综上所述,为对命门在《难经》中的理解笔者认为,命门不同于肾,也不属于五脏,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独立性,是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高层次系统,它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真阴真阳的损害,凡属真阴真阳损害性疾病,均可从命门论治,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命门学说具有极为强的生命力,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贡献[3]。
参考文献
[1] 乔文彪.《难经》对藏象学说的贡献[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32 (2): 3
[2] 刘渊,吴潜智.《难经》[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6~38
[3] 萧佐桃,唐众瑞.论“命门”学说[J].中医药导报.2006,12(5):3
作者单位:712046 陕西中医学院, 百拇医药(吴 兰 黄广平)
【关键词】 命门;难经;肾
【中图分类号】R8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98-02
“命门”被视为人身重要的脏腑功能体系,对其生理功能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代医家对其生理功能和部位有所争论,并在争论之中发展为“命门学说”。最早对“命门”有较系统论述的著作,首推《难经》。笔者想就《难经》中对“命门”部位及功能的总结与分析,进一步说明“命门”对人生理及病理状态的重要性,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1 “命门”的理论渊源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在《灵枢•根结》、《灵枢•卫气》两篇明确指出:“命门者,目也。”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或眼睛[1]。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也提到:“所谓太阳根起於至阴,结於命门。” 而此篇所言之命门,则是指太阳经穴终於睛目,睛目所夹之处为脑心,乃至命之穴(《难经正义》)。
, 百拇医药
《难经》中指出命门是“精神之所舍”,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维持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由此可见,在《内经》中对命门的部位及功能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2 《难经》中对命门认识
2.1 《难经》对命门部位的认识。《难经•第三十六难》引伸古代道家“左阴右阳”的观念而首创“左肾右命”之说,遂将命门与肾看成两个不同脏器。在《难经正义》中指出“然实指右肾为命门,恐为尽是,以气脉论之,水升於左,火降於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升降之枢机,越人诊脉独取寸口,以左尺侯水,右尺侯火,故左名肾,有名命门,其义或取乎此。”《难经古义》中指出“分肾为两脏,以配六脏之数,其意以谓心既且二脏象,则肾亦有含蓄-原气于左右阴精中间,故左为肾,右为命门。”
2.2 《难经》对命门功能的认识: ①贮藏全身的精气,参与神的活动《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 《难经•三十九难》“命门者,是精神之所舍也,……”《难经发挥》指出命门是全身精气和神气所汇聚的部分。②“命门为先天之本”,原气所系,使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难经•八难》中说“诸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为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故气者,人之根本也。” 《难经通解》认为元气是藏于命门的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籍三焦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不能等同于肾气。故有“五脏之本,本在命门;原气之本,本在元精”的论点。 ③命门主管生殖机能。《难经•第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说明命门是藏精舍神之处,男子以此贮藏精气,女子以此联系子宫,实属肾主生殖的功能。《难经校释》反映在治疗的效果上来体会肾藏精和系胞的功能,故男子遗精,属虚者治以固肾涩精之法;属火者治以凉肾泻命门之火;女子胎不安,或易谓胎流产者,在治疗过程中,亦多数要兼顾治疗。④命门为水火之宅,内涵肾阴肾阳的功能 《难经发挥》中认为命门地功能包括了肾阴肾阳两方面的作用。《难经校释》中指出“肾有肾阴、肾阳之分,肾阴、肾阳不足便会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各脏腑的正常活动。”⑤命门内寓真火,为人身阳气的根本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指出命门真火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 ⑥命门为呼吸之门。《难经•八难》认为命门又为“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是指主持呼吸之气出入的枢要之门。 ⑦命门为肾间动气。《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 《难经发挥》指两肾之间所藏真气,是命门之火的体现。 ⑧命门为守邪之神。《难经•八难》“守邪之神”。本难提出肾之阳气是抵御外邪的根本,似乎有西医体系中的“免疫系统”的功能。肾作为先天之本,通过元阳真气以温养五脏六腑,而阳气本身具有维护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2]。
, 百拇医药
2.3 总结《难经》中“命门”的生理功能。命门的功能有四点:其一,贮藏全身的精气;其二,参与神的活动;其三,维系原气;其四,主管生殖。而肾的生理功能是其一,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其二,主水;其三,主纳气。由此可见,在藏精和主生殖方面,命门与肾是相同的。命门不同与肾表现于命门参与神的活动和维系原气。
综上所述,为对命门在《难经》中的理解笔者认为,命门不同于肾,也不属于五脏,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独立性,是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高层次系统,它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真阴真阳的损害,凡属真阴真阳损害性疾病,均可从命门论治,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命门学说具有极为强的生命力,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贡献[3]。
参考文献
[1] 乔文彪.《难经》对藏象学说的贡献[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32 (2): 3
[2] 刘渊,吴潜智.《难经》[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6~38
[3] 萧佐桃,唐众瑞.论“命门”学说[J].中医药导报.2006,12(5):3
作者单位:712046 陕西中医学院, 百拇医药(吴 兰 黄广平)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内经、难经类 > 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