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93393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林 崎 韩晓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了解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6)与对照组(n=68)(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口服,疗程1月,观察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心电图、TC、TG、LDL-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32-0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常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重要意义。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的现代中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保护内皮、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防止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我们用通心络治疗UAP患者7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0年6月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除外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瓣膜病。观察组:男42例,女34例,年龄43~75(55±2)岁;对照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45~76(55±3)岁。2组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①常规治疗:口服硝酸酯、β-阻滞剂、钙拮抗剂、阿斯匹林等,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连用5~7d)。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1个月为1疗程。

    1.3 观察内容:2组在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血脂变化、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

    1.4 疗效判定: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劳累性心绞痛分级,结合心电图改善情况,将疗效分为3级,显效:心绞痛分级改善≥2级,缺血性ST段下移或抬高恢复≥0.1mv,T波由倒置变为直立,或心绞痛改善>1级,ST段恢复正常者。有效:心绞痛改善1级,缺血性ST段下移或抬高恢复0.05~0.1mv;或心绞痛改善2级,但心电图无改善者。无效:症状和心电图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10.0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的变化(见表1)。

    2.2 静息心电图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89.4%,对照组总有效率80.8%,2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见表2。

    2.3 血脂变化(见表3)。

    2.4 不良反应 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有3例服药期间有上腹部不适、反酸、恶心,改饭后即刻服药,症状消失,无肝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由于血管内皮粥样斑块形成,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与粘附性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冠脉管腔不完全闭塞,导致冠脉血流减少的病理过程所致。其中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反应等可促进这一病理过程的进展。通心络胶囊集中选用能够通络止痛,解除痉挛的全蝎、蜈蚣、蝉衣,能够强烈溶栓、降脂抗凝、消除粥样硬化斑块的水蛭、土鳖。五种虫药的特殊通络作用,可以降脂抗凝,维护血管通畅,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问题[2]。其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LDL-C、TC、TG。使缺血性心电图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

    通心络长期服用,可有血液保护(降脂抗凝,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血管保护(改善血管内皮,稳定易损板块),心脑缺血保护(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微血管再生)等作用,是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也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等血管病变高危患者预防,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阻断病理演变过程,改善心功能。 其副作用:极少数病例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能够提高疗效,中西药结合更加完善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