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93435
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测定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薛珍春 畅学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非妊娠妇女、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含量。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和非妊娠妇女(P<0.05);正常妊娠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较非妊娠妇女的略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FIB含量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妊娠组FIB含量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前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中图分类号】R7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71-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导7%~12%。因此妊高征的防治极为重要。本文测定了正常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多项凝血及纤溶指标并以非孕妇作对照,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的变化。以达到监测和指导治疗妊高征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产科住院妇女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40例,平均年龄为31.5岁,平均孕周为36.5周。诊断标准参见《妇产科学》(第六版)[1]。正常妊娠妇女120例(早、中、晚期各40例),平均年龄为28.8岁。同期在我院就诊的生育期未孕妇女40例,平均年龄为36.9岁。以上三组既往均无心、肝、肾脏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出血性疾病病史,未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1.2 方法:采集孕妇静脉血1.8ml,置于0.2ml(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试剂管中,以3000r/min离心血样15min,吸取血浆备用。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ACL200血凝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用BECK2MAN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测定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非妊娠组、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含量见下表。

    3 讨论

    正常妊娠时的高凝状态是生理性的。妊娠3个月左右,孕妇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发生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升高,部分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数减少。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这些变化随孕周的增加而改变,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变化,对加强胎盘附着部位剥离面的局部止血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又使母体血液处于血栓形成状态[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尤其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机体处于病理性高凝状态,定期检测凝血因子的变化,对指导抗凝剂治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调节血管收缩的内皮素和血栓素A2(TXA2)增加,调节血管舒张的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与前列环素含量减少,而TXA2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主要介质,TXA2的含量增加引起外周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使血小板明显减少,骨髓代偿性增生,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外周血可见到体积较大的新生血小板。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Ⅱ、Ⅴ、Ⅷ、Ⅹ凝血因子的指标,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Ⅷ、Ⅸ、Ⅻ凝血因子的指标,PT和APTT时间缩短表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正常妊娠各期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明显低于非妊娠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PLT、PT、APTT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和非妊娠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妇女随孕周增加PLT、PT、APTT测定值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故临床治疗中发现此类患者的PLT、PT、APTT明显降低时,需予以足够重视。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激活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之一[3]。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一方面促凝蛋白的表达增多,促进血液凝集;另一方面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缩血管物质增多、舒血管物质减少,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血浆FIB含量相对增加。FIB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血浆粘滞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其含量与凝血酶活性有关,直接参与凝血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因此血浆FIB浓度升高有利于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4~5]。Kandfer[6]等研究证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有较多的纤维蛋白沉积、间接证实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是否是血栓前状态或血栓状态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正常妊娠组FIB含量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FIB含量高于正常妊娠各期妇女和非妊娠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妇女随孕周增加,FIB值逐渐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故临床当发现孕妇FIB含量明显升高时可提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应引起重视,并给予针对性适度抗凝治疗[7~9]

    研究表明,孕期妇女定期测定凝血功能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

    [2] 周华友,陈蓉,刘希平,等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D2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6):3481

    [3] 林其德.妊高征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3

    [4] PeerschkeFIB.Recongnitionof platelet - associated fibrinogenby ployclonal antibodies : correlation with platelet aggregatio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