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293154
尿酶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1)

     【关键词】尿酶;早期肾损害

    【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19-02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肾脏受损所致功能减退将导致机体各个系统功能障碍及器官损害[1]。大量数据显示,肾组织中的酶是尿酶的主要来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有效滤过孔的半径约为30埃左右,只有分子量小的溶菌酶、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可以被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尿中。同时肾小球基膜含有丰富的涎酸蛋白,使其表面形成一负电荷层,血浆中某些蛋白质虽然分子量不大,但带有负电荷,同性相斥,不能滤入尿中,血清白蛋白在血清PH7.42条件下,亦呈负电荷状态也很难通过[2]。因此,正常尿液内酶的含量极低。早期肾损害时,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和静电屏障发生改变,加上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后产生的“促溶酶体酶释放作用”,使尿酶含量明显升高[3]。传统的肾病实验室检测多以血尿素、肌酐以及肌酐清除率等作为主要指标,然而这些项目难以发现早期肾脏损伤,无法满足临床早期诊断的需要。肾组织学检查虽然比较灵敏,但必须做出损伤性的肾活检,难以普遍推广[4]。相对于尿液留取的无损伤性而言,尿酶谱的检测更能简便、灵敏的反映出肾脏损害的部位及程度,常作为检测药物毒性、肾移植排异反应及各种肾小管早期损伤诊断的指标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39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健康月刊》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