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293155
丙种球蛋白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马 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对治疗病毒性脑炎的必要性方法:将2003.01~2009.12葫芦岛市连山区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常规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组疗效较常规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治疗病毒性脑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病毒性脑炎

    【中图分类号】R7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21-01

    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有时病毒感染不仅累及脑实质也可累及脑膜,当脑膜及脑实质均受累,症状明显时又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1]损伤程度因病毒种类,机体免疫状态及感染条件而异,大多数病毒引起急性感染性疾病,有些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或先天性缺陷,有些慢病毒感染宿主常暴露于致病因子数年后才发病。该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2岁以内小儿脑炎的发病率较高,每年约为16.7/10万,主要发生于夏秋季,约70%发生于夏秋季。[1]因此病毒性脑炎已成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成为危害小儿健康,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准确的治疗对患儿的恢复至关重要。我院从(2003.01~2009.12)间我科收治60例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符合儿科学第七版,患者在常规降颅压、退热、止惊、抗病毒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3.01~2009.12我科供收治病毒性脑炎入院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14岁,将60例患者随即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常规组28例,每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行降颅压、退热、止惊、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退热、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经治疗后消失。有效:患儿退热、抽搐消失、留有肢体活动障碍。无效:经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较常规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感染脑组织的神经系统,产生细胞溶解,引起局部或弥漫性神经元丢失或灰质脱髓鞘改变。病毒性脑炎时,一方面病毒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后引起的继发性损伤。儿童病毒性脑炎所致脑损害轻重不等,重者有植物人状态,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失语,听觉和视力障碍等,轻者有精神行为异常,学习困难,多功能障碍,注意力缺陷等。

    丙种球蛋白除可抑制病毒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下调免疫应答,如灭活补体活化产物,抑制独特型抗体,封闭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各种类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超化因子,金属蛋白酶等,从而减轻严重反应,因此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应用丙种球蛋白在降温、止惊、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缩短意识障碍时间,减轻脑实质损害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副作用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