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翳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消翳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翳汤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较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我科于2010年5月~2010年12月间采用消翳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10年5月~2010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64岁、平均(38.72±2.54)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50.56±3.15)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8~63岁、平均(39.26±1.98)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51.29±3.37)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1985年南京中华肾脏病学会第2届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渐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等表现;②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③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也有部分病例可有自动缓解期。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中医临床肾脏病学》修订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减少或增多,腰部冷痛酸重;兼次症:四肢厥冷,体寒神疲,面色灰滞;舌象:舌质淡,体胖,苍白;脉象:沉细或沉迟无力。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24h尿蛋白定量为1.0~2.0g、血清肌酐<177μmol/L等;④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系统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⑤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者;⑥3周内曾未使用皮质激素或细胞毒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予低盐饮食、控制蛋白尿、利尿、降压及抗凝等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蛋白尿采用苯那普利,水肿明显者予双氢克尿噻或氨苯蝶啶、氢氯噻嗪,抗血小板聚集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血压高予科素压,呼吸道或尿路感染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期间根据症状改善情况适当加减用量。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翳汤。消翳汤的组成:附子20g、桂枝20g、熟地黄20g、山茱萸15g、白术10g、山药15g、丹皮15g、黄芪30g、益母草15g、茯苓15g、汉防己30g、车前子15g、红花10g、白茅根、桃仁10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木香10g、厚朴10g、泽泻15g、牛膝15g、甘草10g等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日服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1.6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第2次全国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4]。显效:血尿、腰痛、浮肿等症状全部消失,血压降至正常,离心尿镜检红细胞<3个/HP;尿蛋白的定性转阴,24h尿蛋白定量<500mg/d。有效:血尿及腰痛、浮肿等症状有所改善,离心尿镜检红细胞<10个/HP;尿蛋白定性转阴,24h尿蛋白定量500~1500mg/d,血压较前有所下降。无效:血尿等症状无改善,离心尿镜检减少不明显或无变化,尿蛋白定性++以上,24h尿蛋白定量>1500mg/d,高血压持续不降或反而上升。
1.7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个数以及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l。
2.2 两组治疗前后均测定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酐清除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本病有多种病理类型,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进展后期,其上均可转化为程度不等的肾小球硬化,相应肾单位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疾病发展至晚期,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病理类型则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限制食物蛋白及磷的摄入量、应用抗血小板解聚药,避免加重肾脏损伤的因素。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该病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涉及多脏,但其病本在肾,标在肺,脾为制水之脏。此外,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可使水肿顽固难愈。笔者采用自拟消翳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补虚固本为主,泻实治标为辅,意在补虚不忘其实,泻实不留其虚。方中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两相配合,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黄芪、白术、山药、茯苓、汉防己益气健脾利湿;益母草、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去血行水亦行之意;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菟丝子、补骨脂以温固下元。上述诸药,共奏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活血化瘀之功。
本研究表明,自拟消翳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53.2156
[2] 王海燕,郑法雪,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18kb)。